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今天听到最让人难过的一句话是:哲学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就像《女收藏家》里面说的:我好像总在找什么东西。它可能是一个让生活成立的理由、一套行为方式的理论、或者仅仅是一个战友。最近的困惑是关于自由意志和个人选择,于是找到了萨特。 崇拜萨特是因为他在哲学/理想/行为...
评分 评分萨特此人和他的存在主义耳闻已久,在书店里翻到这本书便被他的思想吸引住了。他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既否定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又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在他说来,先是有人,然后通过人的自由选择的行动,人才成为了他那样的好人或恶人。由于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所以要...
评分要评价一个人,追溯其所处环境及动机是必要的。环境即为限制,而动机说明了一个人曾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萨特说:“任何一个人类意图都表现为企图超过这些限制,或者扩大这些限制,不然就是否定这些限制,或者使自己适应这些限制。”) 因为有了这样的梳理,任何...
评分【这篇短文里萨特的基本主张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以自己的行动选择和发明自己。是上帝不存在的逻辑推衍。人的本质是自由,但恰恰因此他必须在选择中对自己和人类负责。之所以是人道主义是因为人或存在的超越性和主观性。很短的小文,论述不甚清楚,其对海德格尔的无神论解释很可...
多奇怪的配方!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放在一个锅里煮,完全是强行自圆其说——前者取消普遍的人性和任何先天的价值,提供自由选择、自由创造的可能,后者让你可以想象一个“童贞的未来”。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人只是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人是他“行动的总和”,这也意味着人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作为一种为人“重新找到自己”提供方向的学说,其浪漫气质不言而喻,但缺乏现实感,用 “人的处境”的说法取代“人性”更像是词语游戏,“人的处境”怎能与“人性”无关呢?从自我到他人的跳跃,更像是期待和号召,而不是证明。
评分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乐观的,反虚无的,反无意义的。长时间以来(直到现在),都有大量的不正确与不公平的观点对存在主义的谬读,使得该学派成为一种虚无与无意义的代名词。事实上,这种谬读的出发点在于一种消极的、静止的思维,只看到了存在主义的起点:“上帝不存在,初始的无意义”,而没有看到:“恰恰是因为上帝不存在,初始无意义,所以我们才要去创造意义”。
评分一剂强心针,非常有力,深夜人生导师!不过为啥我觉得是矛盾的?(“人是自由”不也可以看成一种对人的本质的先验规定吗?用自我超越来定义人道主义,人不也成为了某种目的的手段?只是因为自己是主体,就不一样吗?【自为与自在的统一】超越性质的“目的”,其来源又是什么?)求打脸,求解惑。
评分操,本来这种五六万字的书一天就能看完,我竟然拖拖拉拉的用了三天,我真是越来越傻逼了。基本认同,除了后面的我为人人人认为我这种相处模式。毕竟我喜欢安兰德。但基本上我还是喜欢萨特的,如他所讲,他们的哲学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的哲学。存在先于本质,没有先验的本性,没有什么天生命中注定,你选择去做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本质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多燥的哲学啊,真摇滚,我就喜欢这种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有力量的哲学。另外萨特对政府的决策,高层的命令的观点看法我特别认同。喜欢这版的封面。本来已经不碰萨特好久,后来被阿黛尔的生活里的蓝发T弄的想把萨特再捡起来。哈哈那个蓝发T竟然在电影里上了一节哲学课,我现在还记得那些场景,阳光,树下,长椅,她和她。
评分一剂强心针,非常有力,深夜人生导师!不过为啥我觉得是矛盾的?(“人是自由”不也可以看成一种对人的本质的先验规定吗?用自我超越来定义人道主义,人不也成为了某种目的的手段?只是因为自己是主体,就不一样吗?【自为与自在的统一】超越性质的“目的”,其来源又是什么?)求打脸,求解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