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萨特对于周遭环境事物是那么敏感,他的“注视”体现在意识的牢牢锁定,而已不局限于双眼。意识催生出强大的念力,这是萨特一贯强调的积极性哲学。 “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不要让遗憾、悲怆在第一时间左右我们的主动思...
评分 评分因为你行动,所以你是你 ------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你是否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当然,这一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我是某某,我是学生,我是某某的儿女。可是在萨特看来,一旦你把自己说成为某一客观的东西,那你自己的...
评分这大概是讲存在主义最好懂的一本书。虽然远不是终点,却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起点。五年前,我曾把这篇访谈的梗概梳理了一下,希望也能成为接近这本书的起点。 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是萨特提出的第一个命题。萨特举例说 ,裁纸刀的存在,是因为首先在工匠的头...
评分【这篇短文里萨特的基本主张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以自己的行动选择和发明自己。是上帝不存在的逻辑推衍。人的本质是自由,但恰恰因此他必须在选择中对自己和人类负责。之所以是人道主义是因为人或存在的超越性和主观性。很短的小文,论述不甚清楚,其对海德格尔的无神论解释很可...
存在主义入门最佳原典读物,但是后面的采访部分扣分不少,我还是喜欢那个写哲学谈人性告诉我们“存在先于本质”的萨特,知识分子谈zz总带着一股迂腐的气息,看到这书总想起当年讲存在主义的老师,高唱着“自由”是先于存在的“类本质”的教授,或许对萨特爱好的人们都过于追求这点而忽视了作品内容中的‘责任’吧,共勉。
评分存在主义是一种现象学式的人道主义。因为我们不相信进步。进步意味着改善,但是人始终是一样的,面对着一个不断在变动着的形势,而始终只是针对形式作的选择。从人要在奴隶制与反奴隶制之间作出选择起,从诸如王位继承战争的时候起,一直到目前人要在人民共和运动与共产主义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止,道德问题就没有变动过。萨特不认为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最高价值,他从笛卡尔和康德这里来,又到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里去。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是人始终处在自身之外,人靠把自己投出并消失在自身之外而使人存在;人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一个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人可以作任何选择,但只是在自由承担责任的高水准上。这种选择行为的绝对性并不改变每一个时代的相对性。存在主义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评分“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可算一个简要概括了
评分多奇怪的配方!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放在一个锅里煮,完全是强行自圆其说——前者取消普遍的人性和任何先天的价值,提供自由选择、自由创造的可能,后者让你可以想象一个“童贞的未来”。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人只是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人是他“行动的总和”,这也意味着人要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负责。作为一种为人“重新找到自己”提供方向的学说,其浪漫气质不言而喻,但缺乏现实感,用 “人的处境”的说法取代“人性”更像是词语游戏,“人的处境”怎能与“人性”无关呢?从自我到他人的跳跃,更像是期待和号召,而不是证明。
评分意外的好懂…喜欢这种选择和负责任的直爽 比较启发的几点在于:你的才能是你的创造而不是一种固有的品质,没有了创作也自然不存在未被发掘的才能;把懦弱归结成品质那样的逃避才是真正的悲观,除掉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的希望和命运;主观性林立的世界里,只有自我才能定义自我的存在,因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可能大家都向往有一种真知,一种指明而不是由众人或者个体决定的对错和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