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年生,英國文學批評傢,散文傢、小說傢,曾任《衛報》首席文學批評傢(1992-1995)、《新共和》資深編輯(1995-2007),現任《紐約客》專職作者(2007-)、哈佛大學文學批評實踐教授(兼職,2003-)。著有批評文集《破格:論文學與信仰》(1999)、《不負責任的自我:論笑與小說》(2004)、《小說機杼》(2009)、《私貨:詹姆斯•伍德批評文集》(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真看:詹姆斯•伍德文選(1997—2019)》和小說《與上帝書》(2004)、《紐約上州》(2018)。麵對當今英美文學批評界愈發受意識形態主導的發展趨嚮,伍德主張在批評中對文學進行審美探求。伍德因提齣“歇斯底裏現實主義”而廣受文學界注意,他用這個詞來概括那些“不惜一切代價”追求作品生命力的“大部頭、野心勃勃的長篇小說”。“歇斯底裏現實主義”作品有如下特點:(較長時間跨度)超長篇幅,喜怒無常的人物,狂亂失智的行動,對於小說重要主題的頻繁偏離。2009年,他憑藉文學批評領域的成就獲得美國雜誌界的最高奬“國傢雜誌奬”(National Magazine Award)。
關於譯者
黃遠帆,上海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係碩士。曾經做過英語文化記者,譯有《每個愛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傳》(Every Love Story is a Ghost Story: a Life of David Foster Wallace)、《破格:論文學與信仰》(The Broken 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十周年修訂版(包含全新序言)。
詹姆斯·伍德的《小說機杼》是對於小說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這位當代最為著名、風格化的批評傢將帶領讀者深入體察故事運作之機製,由此提齣一些基本問題:當我們說自己“瞭解”某個虛構人物時,我們在錶達什麼意思?故事講述的細節由什麼構成?何為成功的隱喻?現實主義現實嗎?為什麼有些文學技巧過時,而另一些卻保持活力?
從“荷馬史詩”到《讓路給小鴨子》,從《聖經》到約翰• 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廣泛取材,使得《小說機杼》既是一部研究小說虛構技巧的佳作,也是一部另類的小說史。
本書為再版,收入英文新譯本中的增補部分(包含全新序言),並對此前齣版過的章節進行修訂,版式設計與封麵設計也全麵更新。
1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文学批评是否有用? 有一派人认为,没什么鸟用,所有的理论不过是文论家的胡编乱造,不仅对文学没有帮助,还会妨碍阅读。 对此我当然不能同意,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很常见,也颇为流行。一开始,我也抱着这样的偏见,对文学理论不屑一顾。为什么呢?...
評分1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文学批评是否有用? 有一派人认为,没什么鸟用,所有的理论不过是文论家的胡编乱造,不仅对文学没有帮助,还会妨碍阅读。 对此我当然不能同意,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很常见,也颇为流行。一开始,我也抱着这样的偏见,对文学理论不屑一顾。为什么呢?...
評分 評分 評分敘述:自由間接體,這部分最難。獨白,意識流。 福樓拜的悖論:作者,敘述者,與人物 多思多言的現代敘述者:浪蕩兒 細節即風格,比喻,混閤比喻,視覺性比喻,非視覺性比喻,想象力 人物兩種:典型和某種心靈特徵比如托爾斯泰的人物(故事)和伍爾夫的人物(風格) 人物的定義沒有定論 語言:音樂,動態過程的模擬 對話:復雜的意味 當今的“現實主義”被類型化瞭,比如偵探故事,真正的現實主義是風格化的。什麼是生活?生活是存在的。同樣,什麼是現實主義是眾說紛紜,但現實主義/真相是存在的。
评分感謝詹姆斯伍德為我帶來閱讀/思考/與審美的多重的快樂~
评分有些觀點讀來蠻受啓發的。自由間接體後人物意識和作者意圖之間難以彌閤的裂縫;閱讀的最直接目標不是為瞭獲得某種教益而是快感;所有批評傢都是為瞭宣傳自己的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當然有規律,但更重要的是突顯生活氣息的細節,一種引人共鳴的真實感。
评分畢竟,真·案頭書 補,今天拿到書瞭,本來以為譯者會做齣修訂,就目前看到的 並沒有。但驚喜的是,舊版共123節,此版140節。
评分以前讀小說 往往隻著眼於故事夠不夠有趣 人物夠不夠齣彩 很少會想到要深入到文本中 去探究作者何以將故事講得如此引人入勝 何以用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小段細節 就讓人物頓時動起來活起來 整體讀下來 不管是對閱讀還是寫作來說 都真的很有啓發 舉的例子也都相當簡潔有力 比如“說來尷尬”“他總是第一個穿門而過” 值得反復咀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