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学
师从牟宗三,大学毕业后曾辗转任教各地初、高中。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辞去教职,隐居田园,勤耕雨读,致力于写作。
这本《父女对话》就是陈冠学隐居田园,陪伴小女儿岸香的文学纪录。在陈冠学的笔下,陪伴不再是个书面词汇,而化作一个个具体的瞬间。其中,有老父的温情与睿智,以及对陪伴的深刻理解与践行。
■文学地位
入选台湾当代十二大散文家、台湾新十大散文家。
同位列入的有——
张晓风、简桢、林清玄、王鼎钧、余光中、刘克襄、林文月、琦君。
■文学代表作
《田园之秋》,自然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版《瓦尔登湖》,是现代陶渊明的田园神话。
他远离尘嚣,开始耕读生活,致力于实践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回归田园达三十余年。期间著《访草》,因此成为野草之知音;在《父女对话》中则处处可见他与小女儿的天真对话。
《田园之秋》作者陈冠学带着五岁的女儿搬回老家,那是一处偏僻的山脚边,一色绿的山野。怎样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世界,便成了老父日常操心的课题。
有一天小女儿看雨看得出奇地安静,老父正疑惑着,小女儿忽问:“爸爸,你听,雨一直在讲话,没听到吗?”
“听到了,的确讲个不停。”
“它说什么?”
“它们在说,它们从南海,从很远的南洋来,为的是爱这里的土地、草、树、虫、鸟和人。它们听说这里太干燥,都快没有水了,大家就一起赶来。”
“谁告诉它这里干了?”
“是最后一批东北风告诉它们的。它们央西南风一路送它们来。”
“雨,谢谢你的好心!”
整本《父女对话》都是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进行。小女儿问得天然,老父答得机妙。既充满童真,又处处关涉田野和宇宙。
这对父女就像一块浑然的璞玉。女儿浑身带着清香味有着生命的好奇与探寻,而陈冠学的智慧、博学和温暖也让人动容,守护着孩子的灵感和天真。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
愿你也能守护孩子的童心。
童心是高阶生命创造力的泉源。
文:夏莉莉 早起,见门口有一只冻僵的蟋蟀,想起《父女对话》,对书中父女关于灶鸡的对话会心一笑。 可能是因为陈先生远在台湾屏东,竟也和我老家灌县那边一样,把蟋蟀喊做灶鸡(灶鸡儿、灶鸡子),故而在读到《灶鸡》那一篇时感到特别亲切 —— 因着这种对蟋蟀的土味叫法,勾...
评分在教育内卷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大家长们一直为孩子升学培训、特长学习焦虑的时候,可曾有人尝试着像《田园之秋》的作者陈冠学一样,带着自己的小孩在乡下过一下隐居的生活?一左一右两个方向,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谁更值得学习,但不可否认的是,后者肯定比前者更能给孩...
评分在城市里待久了,很多人会向往乡村的闲逸和悠然,想象自己能有一间木屋,一处小院,漫步田野,自由自在。可真要舍弃城市的繁华和便捷,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真有!他舍弃得干脆利落,不仅自己回到乡下老家,还带上了小女儿。这个人就是散文家、哲学家、国学教师陈冠学。 陈冠学...
评分文:夏莉莉 早起,见门口有一只冻僵的蟋蟀,想起《父女对话》,对书中父女关于灶鸡的对话会心一笑。 可能是因为陈先生远在台湾屏东,竟也和我老家灌县那边一样,把蟋蟀喊做灶鸡(灶鸡儿、灶鸡子),故而在读到《灶鸡》那一篇时感到特别亲切 —— 因着这种对蟋蟀的土味叫法,勾...
一口气看完了才放下这本书,看着岸香和父亲的对话感到很满足,这是自己童年从来没有过的好奇,看了岸香的种种童稚的问题,才惊觉自己是否有过童年。
评分生儿育儿的焦虑和苦难是容易描述的,但是养育孩子过程中那些乐趣却是妙不可言的,很难描述。孩子像天外来客,言行很多都出乎大人的想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把小孩子的神性仙性都很传神地记录下来,难得。
评分台湾叫促织也叫灶鸡。
评分虽说现在也能回老家玩,好像也不会真的这么做。现实情况中,有很多“但是”或是各种不方便的事项。所以,这周读到这本《父女对话》时,真是佩服作者陈冠学先生。 在女儿5岁时,陈带着她回到乡下住了一段时间。他们看蓝天看白云看花看草,听风声雨声鸟鸣。父亲总在回答女儿“为什么”,女儿每天总有新的发现。这样的自在无拘束,可真是童年中美好的部分。 这本书初版是1994年,虽过去了许多年,但父女的对话读起来仍温馨可爱。亲情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间流动至今。 当今之下,作为父母的我们或许很难做到带孩子回乡村住几年,也做不到像陈先生一样有博学的知识来给孩子讲故事认识大自然。但是,这本书仍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帮助。那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耐心,让他们爱自己,爱这个世界,也爱这个世界上的人。
评分还可以,没有太多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