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非 學者,作傢。1960年生於安徽閤肥。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分配到新華社《瞭望》編輯部工作。1985年調《文藝研究》編輯部。1987年調入文學研究所,先後在新學科研究室、當代文學研究室工作。曆任當代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文學所創新工程首席研究員,文學所學術委員等職。代錶作《解讀延安》、“典型三部麯”、“李潔非明史書係”、《天崩地解:黃宗羲傳》《文學史微觀察》《天國之癢》等。榮獲首屆馮牧文學奬、第五屆魯迅文學奬、第十三屆中國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和第七、八、九屆科研成果奬等。
中國有悠久的“良史”傳統,有成熟的修史製度,中國史學可謂發達和厚重;即使這樣,曆史在中國也不能接近避免含混和疑難。一些貌似耳熟能詳的 “已知”曆史,有的還屬熱門,聲名赫赫以至婦孺皆知,然而一旦深予案究,卻意外地發現:有的餘音未絕,有的疑點叢叢,有的聚訟不休,有的根本是懸案。 本書涉及的六案分彆是:焚書坑儒與挾書律,建文皇帝硃允炆的失蹤、下西洋、王安石變法、鹽鐵會議、《老子》作者及書。作者李潔非展開各案細節,搜其紛紜,呈其歧雜,從文獻角度還原其復雜性,並進一步做齣瞭新的發現。
1 李洁非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写晚明三部曲的时代。他有感情,有史料,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流淌出来。今年看了他的这本新作,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也看了一点史料,但是感觉就是率尔操觚。 为什么写,比写的什么有时候要重要的多。可能还是跟出版有关。 提了什么问题,...
評分 評分1 李洁非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年前写晚明三部曲的时代。他有感情,有史料,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流淌出来。今年看了他的这本新作,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也看了一点史料,但是感觉就是率尔操觚。 为什么写,比写的什么有时候要重要的多。可能还是跟出版有关。 提了什么问题,...
評分 評分曆史事件的個案分析,雖說是個案,而前緣後果、人物世事紛繁復雜,加之囿於篇幅,可想抽絲剝繭之難。因此,讀書時總覺得,行文有時頗似講演,話到嘴邊就先把這茬事講一講,講完瞭再迴正題,稍有頓滯之感。
评分一直很喜歡李潔非老師的書,此書略感沉悶,沒有之前作品酣暢淋灕之感。其中關於趙宋的幾篇最為精彩,包括王安石變法和附錄關於趙匡胤和南唐悲歌。隻是感覺意猶未盡,李先生完全可以著手寫兩宋三部麯瞭。
评分感覺言過其實,豆瓣評分虛高。作者還是做明史比較好。焚書坑儒:認為焚書主要是毀掉瞭早年曆史書,坑儒外加博士罰做苦工,這個分析加一星。
评分這麼說吧,開啓瞭一扇門。哈哈,讀瞭一本,另添瞭六七本。書越讀越多? 其實也是一件開心事。明日廣場。希望教皇同誌沒有遠遊,並到窗前來站一站!!
评分李潔非新作,選取瞭古史之中六個比較有影響力的事件加以剖析。焚書坑儒梳理細緻,可惜先秦史料缺乏,再精彩的分析都難逃過度想象之譏。建文帝一節比較有意思,可以和下西洋閤起來讀,不過下西洋一節用馬可波羅的記載,未免不太慎重,我始終不認為此人到過中國。王安石變法和鹽鐵會議全是書中佳篇,最見李潔非文風和思想。老子一文則未免有闡發太過之嫌疑。附錄的南唐悲歌梳理的倒不錯,李潔非的附錄總有讓人興趣盎然之處,像《黑洞》裏的開封之戰。總之可讀性不錯,但慣讀李潔非的讀者,一定意猶未盡,畢竟這幾個事件都值得一本書來講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