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政治

恐惧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奥地利] 露丝·沃达克
出品人:
页数:333
译者:杨敏
出版时间:2020-6-1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32304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心理学
  • 恐惧
  • 政治传播
  • 大众传媒
  • 社会心理学
  • 政治行为
  • 情绪政治
  • 风险认知
  • 公共舆论
  • 政治营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右翼民粹主义政客的每一次“露面”都是虚伪的“表演”,他们英俊幽默,却带来“恐惧”。

通过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功制造出欧洲社会问题的“替罪羊”。

而治理国家的工具,却被作为武器,用以引起民众对“替罪羊”的恐惧。

如何逃离这样的“恐惧”?奥地利语言学家抽丝剥茧,掀开西方政客“政治话语”的伪装。

·

·

·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些右翼民粹主义者通过大选进入议会,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已远离边缘,上升为主流政党和主流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是失业率上升,经济失去活力,还是犯罪率上升,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欧洲内部的这些社会问题,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明知根源就在国家内部,却不愿正视,也没有尝试解决。而是借机运用政治表演和话语建构,将这些问题归咎于那些不被主流文化认可的“他者”和少数族群,将选民对社会问题的恐惧变成对“替罪羊”的恐惧,以逃避自己的政治责任,达到控制选民的目的。

本书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选举活动、媒体访谈、社交媒体等语境中的话语、图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欧洲各国的政治形势,解构、理解和解释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话术”以及这些“话术”为什么能让选民产生共鸣,揭示语篇、语体和文本是如何在话语形式中、语境中被操控,以表征话语歧视和偏见的。通过这种分析,看穿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伪装”,摆脱他们带来的偏见与对“替罪羊”的恐惧。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露丝·沃达克(Ruth Wodak),奥地利语言学家,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杰出教授和话语研究主席,批评话语分析的奠基人之一,其“话语—历史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DHA)是批评话语分析界的经典理论之一。1996年荣获首届“维特根斯坦奖”(奥地利最高科学奖);2001年荣获维也纳市科学奖,2003年、2006年荣获维也纳市妇女奖;2010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奥地利公共服务银质荣誉勋章;2013年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沃达克曾任欧洲语言学会主席(2007—2009年)、欧洲科学基金会社会科学分会主席(2006—2007年)、维也纳女性事务部长(1986—2000年)等职。还担任国际著名语言学期刊《语言与政治期刊》(The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的执行主编。

目录信息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民粹主义与政治:逾越规范和禁忌
第2章 理论与定义:身份政治
第3章 保护边界与人民:排外政治
第4章 语言和身份:民族主义政治
第5章 反犹主义:“否认”的政治
第6章 表演和媒体:“领袖魅力”政治
第7章 性别与身体政治:“父权”政治
第8章 走向主流:排外常态化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左翼越来越精英化之后,他们理想中的领导人是高高在上的,熟悉普通人所不熟悉的政治运作、了解普通人所不了解的知识,他们希望选出“更好”的领导人;而右翼选民欣赏的则是“我们的一份子”式的“代言人”(从某些方面来说,并非“领导人”),右翼塑造出的候选人也努力摆脱“精英”形象。而由于右翼精英的人设和话语游戏,民粹主义反对的不再是实质上的新自由主义上层阶级,而是下层的外来者威胁和代表全球化的左翼文化精英。正是这样的话术,使得工人与左翼渐行渐远。现在来看,作者是有先见之明的。本书出版于2015年,而作者分析的内容当然在2016年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结尾则指出左翼始终在反驳应对右翼话术之中疲于奔命,还不如先团结自己,提出新的框架搞自己的运动,不要怕丢掉中间派,因为越怕越妥协,社会中位数越会倒向右边。

评分

适用于了解欧洲右翼民粹主义(20世纪末至2014年)。可能由于作者的身份问题,奥地利的例子太多了点。后面几章特别是“性别与身体政治”一章思路稍显混乱。 所谓“话语历史分析法”只有话语没有历史,作者似乎只是表面上强调“言语只有在使用中,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获取意义”。

评分

本书梳理了很多与populism有关的文献(当然本书出版后有了更多的文献==),以文本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全方位刻画了欧洲民粹话语的特征,揭示了右翼民粹政客是如何唤起公众对某些外来/少数群体的恐惧,并将这一行为合法化、公开化的。亮点是对大量实际采访/口号/言论的细细拆解。讲道理有些话术并不能算是民粹主义的专利,而是公共发言的通用工具(比如“你误会我了”,“为用词不当而道歉”,这一点看看是大臣即知)。不得不说文化人骂起人来可真是厉害,下笔如捅刀,可细细想来对民粹批判得越深入,就越觉得后文解决方案上的无力,以及在现行制度下寻找出路的困难——这些政客满嘴nonsense,可人家振臂一呼真有大把的人跟着闹啊。

评分

最近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一个可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错漏百出的特朗普依然可以和拜登势均力敌?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一个政治家的履历必须是完美的,在档案中不能有任何污点。而特朗普却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丑闻、恶语比比皆是,然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人说福音派“人皆有罪”的观念让其铁杆支持者坦然接受。如果从话语修辞的角度,无疑是其采取了一套完整策略:一是表态融入言语和表演;二是利用挑衅对冲丑闻;三是竞选中始终处于对抗状态;四是始终将自己描述为一个普通人;五是将拯救人民能时时挂在嘴边;六是有明确的敌人,并将其妖魔化。在这样“表演”之下,大家感同身受其实一个普通人,只会树立起对“替罪羊”的恐惧,动员了最广大的选民。

评分

“本书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通过分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选举活动、媒体访谈、社交媒体等语境中的话语、图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欧洲各国的政治形势,解构、理解和解释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话术”以及这些“话术”为什么能让选民产生共鸣,揭示语篇、语体和文本是如何在话语形式中、语境中被操控,以表征话语歧视和偏见的。通过这种分析,看穿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伪装”,摆脱他们带来的偏见与对“替罪羊”的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