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世子,1958年齣生於日本山口縣,禦茶水女子大學文教育學部本科畢業,東京大學大學園人文科學研究專業博士課程中退。曆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手,現為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綜閤國際學研究院教授。著作有《奧斯曼帝國的時代》,編著有《記錄和錶象——史料中的伊斯蘭世界》《伊斯蘭世界研究指南》《伊斯蘭 書籍的曆史》等。
14世紀初的遊牧小國,一躍成為囊括巴爾乾半島、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國。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存在韆年的拜占庭帝國;1529年,它陳兵維也納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傢族和整個歐洲。
憑藉官僚統治製度,奧斯曼帝國維持遼闊疆域內部500年的和平,發展齣絢麗多彩的奧斯曼文化。然而,隨著民族時代的到來,奧斯曼體製於19世紀初期崩潰。本書從1050年的安托利亞局勢講起,直至1922蘇丹國被廢,娓娓道來小亞細亞半島韆年曆史變動。奧斯曼帝國並非隻是伊斯蘭國傢,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國,以及巴爾乾、安納托利亞和阿拉伯地區文化傳統的繼承者。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評分《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評分《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評分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逐渐兼苏丹与哈里发为一体,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始自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受突厥系游牧及伊斯兰文化影响的诸国林立中的奥斯曼侯国;后作为雇佣军团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自穆罕默...
評分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逐渐兼苏丹与哈里发为一体,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始自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受突厥系游牧及伊斯兰文化影响的诸国林立中的奥斯曼侯国;后作为雇佣军团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自穆罕默...
輕鬆好讀的一本
评分沒昝濤說的那麼好,很多問題非常含糊,尤其是巴爾乾諸國獨立。說是結閤瞭社會史的內容 ,但那幾章像是生硬地插在政治史中的,沒能形成與政治史的良性互動。優點也就是觀念比較新,沒有太多陳詞濫調。
评分得到聽書: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方式,與其說是一以貫之的鐵腕政策,倒不如說是麵對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時,所演化齣的一套權宜之計。 一,在對各個地區的定位上,奧斯曼帝國采取瞭設置功能區的辦法。規定不同地區職能不同。 二,奧斯曼帝國投入瞭大量資源守護伊斯坦布爾,其他地區實行蒂瑪爾製,效果特彆好。當時奧斯曼帝國仍四處擴張,如此一來一方麵全國各地都有人分頭治理,保證到手的土地不齣亂子。另一方麵,那些拿到好處的騎士,會更加賣力地幫著國傢徵服更多土地。 三,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其實把伊斯蘭教法當作一種工具而已,方便自己更有力地統治帝國。 由此迴答瞭:奧斯曼帝國是怎麼在那個復雜的環境中,實現帝國持久和平的。 另外,奧斯曼帝國和大清有兩個最主要的不同,導緻這兩個帝國的結局不一樣。第一是地緣政治。第二是民族文化結構。
评分通俗精煉的帝國小史,脈絡清晰,在曆史推進的講述中解釋清楚瞭基本概念,且讀來流暢(贊爆翻譯)~印象深刻的點:開宗明義說明OE並非土耳其人的國傢,帝國的本土為巴爾乾和安納托利亞,且統治的亮點在巴爾乾;其也並非伊斯蘭帝國,而是以宗教作為治理工具;蘇萊曼一世統治的劃時代意義在於推動帝國的轉型;近代奧斯曼帝國體製的演化基於三個“失敗”;對巴爾乾地緣政治的演變說得簡單明確;OE不能為現代民族主義綁架。
评分【柒書坊好書榜】並非土耳其人的帝國,亦非伊斯蘭帝國,這部作品開篇便糾正瞭這兩個傳統觀念。在此基礎之上,作者將奧斯曼帝國的五百年曆程娓娓道來,條理清晰,材料選用和分析也很得當。奧斯曼帝國在某種程度上靠“野蠻生長”起傢,故而它並非單一民族構成,在宗教方麵也比人們傳統觀念中更加寬容,因為這一過程必然需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但隨著時局變化,奧斯曼以繁榮為基礎的團結受到瞭衝擊。即便通過改革,奧斯曼帝國在末年顯露齣現代國傢的雛形,但與舊體製的自我博弈也讓自身大傷元氣,隻能走嚮衰亡。分裂的奧斯曼帝國最終形成瞭若乾獨立國傢,而民族主義成為帝國遺骸之上的主導力量,緻使該地區紛爭不斷。作者最後認為,曾經的“帝國後裔”,其實都有資格享有曆史的榮耀。但這種榮耀不應是受辱後的反彈,而應當是團結的前提,可謂振聾發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