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
葡萄牙当代最杰出的作家。1922年生于葡萄牙,高中时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先后从事技工、文员、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1979年开始投入文学创作。1982年出版的《修道院纪事》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此后出版《里斯本之围》《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小说。1998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2010年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去世。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1987年翻译家范维信即将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进修。启程之前恰逢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访华。他在香格里拉饭店设宴,邀请作家、翻译畅谈。席间,亚马多问范维信对于葡萄牙作家有多少了解,范坦诚地说“两眼一抹黑”。次日老作家便把一封“介绍信”交给他,信里所标出的十...
评分书评人 焦建 她蹑手蹑脚,穿越一大群人,走到地下室,看见大铁门被封锁住。看来还没有人注意到这里是个仓库。她使劲潜入,突然的黑暗让她变得不适应,差点受伤。因为饥饿,她变得毫无力气。黑暗中找到的火柴让她变得无比欣喜,她装了满满一袋子火柴,为的似乎就是要永远驱散那...
评分 评分1987年翻译家范维信即将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院进修。启程之前恰逢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访华。他在香格里拉饭店设宴,邀请作家、翻译畅谈。席间,亚马多问范维信对于葡萄牙作家有多少了解,范坦诚地说“两眼一抹黑”。次日老作家便把一封“介绍信”交给他,信里所标出的十...
书是好书,但里面的场景太脏太绝望了,生活已经如此艰难,读完了心情好沉重。
评分想起了夹边沟,人类的苦难大致如此:一是在灾难中保留着希望遭受更大的灾难;一是在灾难中泯灭为平淡的影子
评分【2015.6.11~6.14】故事好看是因为在特殊境遇里人的状态描述得好,但本书的价值在于集体陷入突发性失明是个巨大的隐喻,作品这种优秀之处与《城堡》《鼠疫》相同,都是表里均牛逼。这是个被上帝遗弃的城市。1、状写人在群体失明后原始兽性的爆发,动物性的争斗永无止歇甚至更为凸显,面对性威胁时女人的英雄救世行状和男性的卑琐;2、国家机器的冷酷、卑劣与自私;3、文明的退化、原始野蛮的苏醒;4、逃亡;5、唯一保有视力的医生妻子经历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孤独感,对丑恶真实的观照使她比盲人更不性;6、饥饿感的描摹;7、结尾留下了一个恐怖的悬念。8、人物都没有名字,符号化。作者曾说:“虽然我生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残忍是人类的发明”,“当权者专横,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社会之外”。
评分设定大胆,简单粗暴,隐喻不隐,处处点明。情节描写过于追求真实,肮脏丑恶至极,画面不忍联想。至于不分段、不用引号的写法,并不影响阅读的流畅感,叙事分明,克制冷静。作者将人性置于极端状态下剖析示众,触目惊心却也用力过猛。
评分书是好书,但里面的场景太脏太绝望了,生活已经如此艰难,读完了心情好沉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