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

送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哲生(1966—2004),台湾高雄县冈山镇(今高雄市冈山区)人,毕业于文化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文字冷静平淡,叙事手法简约节制,写作风格犹如疏离的冰山,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常蕴含深刻意义。作品往往通过儿童单纯的眼光去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

曾获“五四文艺奖章”、第33届“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第20届“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与第17、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著有小说集《静止在树上的羊》《寂寞的游戏》《秀才的手表》,中篇小说《猴子》《罗汉池》(简体版为《猴子·罗汉池:袁哲生中篇小说合辑》),倪亚达系列小说与台湾宝瓶文化代为出版的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即后浪简体版《送行》)。

出版者: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哲生
出品人:后浪
页数:4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113871
丛书系列:后浪·华语文学
图书标签:
  • 袁哲生 
  • 台湾文学 
  • 文学 
  • 小说 
  • 台湾 
  • 中国近现代文学 
  • 华语文学 
  • 后浪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袁哲生纪念文集,收录早期绝版作品、未发表小说与私人手札。

在《送行》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编辑推荐

✨ 2005年,宝瓶文化为袁哲生出版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如今简体版《送行》面世,不只是一场纪念,更是一种传承,让这位小说家重新被认识,让他的 作品不断被重读。本书除了收录袁哲生已经绝版的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和未发表小说《温泉浴池》,更邀请台湾小说家童伟格为新版作序,将“一笔一画的希望”寄托给未来的读者。

✨我们会在《送行》中看到袁哲生用一种“轻短俏皮、厚积薄发的小说阅读术”去诠释沈从文、汪曾祺、海明威等经典作者;也会看到他书写出风格不同于小说的散文,谈论爱情滋味、服役经历与日常生活。袁哲生在小说之外的创作面向与内心世界,都珍贵地保存于本书。

✨ “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说再见。”书写风格独特的袁哲生,最终也在《送行》里阐述个人的创作理念,以“收音机、温度计、灵媒、乩童”等关键字说明何为小说家,用“招魂、通灵”解释写作这项技艺。这些答复,为人打开新的视野,让以后的读者与创作者去往更远的地方。

◎ 内容简介

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

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名人推荐

✨ 小说家静停十年文学创作期,将最初与最终,叠合为本书。而倘若真如上述所言,只有作品,可能代替创作者长久地生还,那其实不无残酷地意味着:作品才是创作者的真切生命,因唯有它,有望背离死亡的单调复核,而将小说家自言的“萍藻”,寄托给未来的林泽——一字一句的未知,因此,也就是一笔一画的希望。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 “轻”与“抒情”的创作手法,袁哲生有意将自己与同时代的主流小说家进行区隔。他的写作手法刻意採取“轻”的技巧,美学则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特别是场景的经营、意象的捕捉、节制与留白的叙事手法、抒情的视野,还有现代文学传统裡审视关注的人类的普遍经验、共通处境,这些都在袁哲生笔下获得再次发挥与诠释的机会。

——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 刘乃慈

✨哲生的文,似乎比我们更早一步试着使用一种减法。他总努力要写得少,而不是写得多;写得轻,而不是写得重。许多小说,情节、高潮、转折、主题种种,都不是必然物,读者随着他的眼睛观看,随着他的耳朵倾听,悟得一个又有情又无情的世界,不堪处,与其大写反叛与轻蔑,不如代之以宽容与幽默。

——台湾作家 赖香吟

◎ 获奖记录

☆ 本书收录1994年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作品《送行》,以及1995年“中央日报文学奖”小小说奖第二名作品《雪茄盒子》。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袁哲生说「人一旦开始躲藏就很难停下来了,这点我始终深信不疑。」 他在39岁时,永远地把自己藏了起来。 这位台湾文坛的「冷面笑匠」在私人手札里写道「幽默是悲伤的低音部」。曾写出倪亚达系列——国小四年级生倪亚达一家诙谐快乐故事的袁哲生,创作纯文学作品时,保持着疏离...  

评分

评分

袁哲生说「人一旦开始躲藏就很难停下来了,这点我始终深信不疑。」 他在39岁时,永远地把自己藏了起来。 这位台湾文坛的「冷面笑匠」在私人手札里写道「幽默是悲伤的低音部」。曾写出倪亚达系列——国小四年级生倪亚达一家诙谐快乐故事的袁哲生,创作纯文学作品时,保持着疏离...  

评分

评分

本书内容较为庞杂,有些篇什是作者随手写成的小品,有些则很重要,不亚于《寂寞的游戏》中的作品。 我特别推荐的篇目如下: 一笔一画的希望/童伟格 辑一 作者序 雪茄盒子 静止在树上的羊 送行(也曾收入《寂寞的游戏》) 眼科诊所 夏天的回声 辑二 徐四金的长镜头 沈从文的烟火...  

用户评价

评分

简洁是至高的繁复。

评分

我仍然记得小时候玩捉迷藏时候的感觉,在黑暗的角落里蜷缩着身体,紧绷着神经,盯着向我们寻来的同伴时,我总是感到自己深陷在一股漆黑的幸福之中无法自拔。通常,在这段游戏中最静谧、最美好的时刻里,我会轻轻地从裤袋里搜出一颗压得皱皱的糖果来,剥进嘴里,再用那把油亮亮的小刀把糖果纸切成雪花般的碎片,一面品尝烟消云散的滋味,一面咀嚼糖果的甜美。 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 一直对袁哲生这段话印象深刻

评分

同桌说你现在的地址在哪,给你寄一本。我说我都读完了,而且忘不了。它使之前芜杂不清的梦或理想有了一个略微平定的自我终结,使我真正意识到写作的无望。有些人或许可以拼一拼,但我得选择逃跑了。你从中看到,在台湾,五年级的小说家大概的成长路径(袁哲生是这样,读文学研究院,成为报刊作者,业余写作拿文学奖,糊口还是需要当时尚杂志总编),更具体的在骆以军的这篇https://www.douban.com/note/212984906/里。但总的来说,是一种虚无,且是一种被复制的虚无,在使人不得不写作。《送行》最后一辑的散句好像作家临走前回忆年轻时的呓语,一个学文学的年轻人在研究生院大量阅读名作家的作品,他遇见一生中最喜爱的风格,兴奋地发表文学观点,大胆地迎接明知不幸的未来…他想着,或许我们能改变一点什么呢。

评分

开篇小说很震撼。原以为讲亲情,读到最后才发现,这是困兽围观困兽。野兽被动物园所困,而父亲则被生活和家庭或者其他所困,围观狮子发怒,他才会开心。狮子的反抗是徒劳的,但这毕竟是反抗,这让父亲能喘一口气。狮子磨它的爪子,而父亲则收集自己剪下的指甲。一生被困,困兽犹斗,斗也徒劳……

评分

真的是「一笔一划的希望」,坦诚的动人的灵气的稚嫩的让人惊艳的都有,同桌讲,从袁哲生的轨迹她看到虚无,一个热爱文学的年轻人如何度过这一生,写作的无望,这一生好像一种被复制的虚伪,但我现在觉得嗯好像不是这样,不是现实要朝向那个完满的理念因而拥有意义,而是实存(the real)本就转瞬即逝,很脆弱,只能轻柔的触碰它不可能长期拥有,但我们仍可以不断地触碰它,去感受永恒的短暂幸福,通过信念和创造性的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