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

死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丹尼尔·比尔(Daniel Beer),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他是《变革中的俄国:人文科学和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命运,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书的作者。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丹尼尔·比尔
出品人:后浪
页数:528
译者:孔俐颖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1153624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历史 
  • 俄国史 
  • 流放制度 
  • 西伯利亚 
  • 俄罗斯 
  • 俄国 
  • 世界史 
  • 非虚构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本书启用了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档案馆中大量此前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讲述了沙皇俄国奋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罚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亚对现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响。

⊙媒体&名人推荐

☆表述精湛,扣人心弦……全书生动描述了种种关于罪与罚、赎罪、爱和可怖暴力的惊人与悲伤故事。书中人物包括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英雄。这是一部绝妙的佳作。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我们很难去想象这个在沙皇统治时期地狱般的西伯利亚刑罚殖民地。这部历史著作描绘了一幅生动、恐怖的图景……该书极其引人入胜,富于真实事例和逸闻轶事。

——大卫·阿罗诺维奇,《泰晤士报》

☆关于沙皇统治时期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杰出新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将西伯利亚置于19世纪俄国乃至欧洲历史的中心。

——《经济学人》

☆采用了大量资料……这些丰富的材料,造就了这部有着细微细节的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亚”这个名字的可怕之处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清晰。

——《纽约时报书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6世纪末,俄国冒险家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率领队伍翻过乌拉尔山,开始了俄国向西伯利亚的扩张,俄国人的层层推进是势不可挡的,到了17世纪中后期,几乎已经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随着俄国的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惊奇的发现无论是皮毛生意、贵金属开采,还是定居农业,西伯利...  

评分

评分

这里才是自己特殊的、无比丑恶的世界;这里有自己特殊的规章制度,自己的服装,自己的风尚和习惯,以及毫无生气的死屋,这样的生活是别处所没有的,人也是很特别的人。我要描写的就是这特殊的一角。 ——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这句话出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  

评分

略删减 晶报:“死屋”里所见之悲惨,何止一部西伯利亚流放史 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实施过流放制度。我国从秦汉时期一直沿用到清朝,岭南、西北、东北等地遍布流人足迹;英国从16世纪起把重刑犯运往美利坚或澳大利亚;法国于18世纪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和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设...  

评分

惩戒和刑罚是将人打入无以复加的深渊,还是将人拯救出绵绵无尽的苦海。死屋给出了答案。 400年间,沙皇太急切想把流放作为其拓荒的工具,而忽略了人性的存在。以惩戒之名,将无数流放者拖入深渊。惩戒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工具手段。如果无法让人成为更好的人,那惩戒也是软弱无...  

用户评价

评分

丹尼尔·比尔,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本书读下来,应该说是《古拉格群岛》的前传,是描写沙俄时期,沙皇将罪犯、政治犯和波兰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过程。作者着力描写了流亡过程中的各种残暴的故事。着力描写了12月党人在反抗沙皇斗争失败之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在各种小说之中。作者通过对于这些小说中关于流放的描写,对沙俄后期的暴政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刻画。在书中除了流放之外还描写了鞭笞的刑罚。作者描写的这些内容,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古典时代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故事并不存在于沙俄时期,在中国的帝制时代也存在类似的故事。比如王阳明在反抗刘瑾失败之后,被朝廷进行廷杖,最后被流放到贵州。类似的故事不绝于书,但是中国好像很少去描写类似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如果写下来,也不过是君主专制的罪恶罢了。

评分

极为精彩的史书,没想到黑暗的沙皇专制历史中也有如此令人惊异之处。人们对基本人权的捍卫与制度的反思,十二党人持续的理想追求,最后竟能扭转权力意志的作用,加速了流放制度的瓦解和沙皇统治的终结,这样的故事已在我们的大陆不再耳闻。我们同样没有的是给历史画像的作品,可怖的制度之下,仍有这些文豪如契诃夫、陀思妥耶夫、赫尔岑、托尔斯泰提笔书写,叹服这个民族的灵魂太高贵伟大。书中涉及的制度起源、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矛盾叠生而继续顺从官僚习惯苟延残喘的探讨,也引人入胜,可以为鉴。

评分

三十年代及以后,流放制度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以更大的规模死灰复燃。经过革命强化的国家权力,甚至比专制君主政府更加残酷无情…沙皇时期许多人在流放的反抗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某人的时代的清洗中,无数人只能是无声无息地死亡。

评分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评分

沙皇俄国缓慢臃肿的政治体制给了流放者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尚有尊严和思想的机会,而继承了制度惯性和强化了国家机器与思想控制的后来者则将这种自由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消灭的干干净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