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俄國史 流放製度 西伯利亞 俄羅斯 俄國 世界史 非虛構
发表于2025-02-09
死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俄國流放製度的溯源之作!
探尋影響現代俄國民族心靈乃至曆史未來的流放之地!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丹尼爾·比爾運用19世紀的新聞報道、官方報告和俄國小說,為讀者呈現齣瞭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殘酷性及其囚犯悲劇性又鼓舞人心的命運。
☆近代俄國史上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寜都有流放西伯利亞經曆,流放製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羅斯民族的心靈以及影響俄國曆史的命運?
☆2017年坎迪爾曆史奬大奬作品,入圍2017年沃爾夫森曆史奬、2017年普希金俄語圖書奬和2017年朗曼-今日曆史圖書奬,被評為《泰晤士報》、《旁觀者》、《BBC曆史》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圖書。
⊙內容簡介
西伯利亞被稱為“沒有屋頂的大監獄”。從19世紀初到俄國革命,沙皇政權將超過100萬名囚犯及其傢人流放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本書生動刻畫瞭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製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的曆史,以及逃犯和賞金獵人的曆史。
本書啓用瞭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伯利亞檔案館中大量此前不為人知的一手資料,講述瞭沙皇俄國奮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罰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亞對現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響。
⊙媒體&名人推薦
☆錶述精湛,扣人心弦……全書生動描述瞭種種關於罪與罰、贖罪、愛和可怖暴力的驚人與悲傷故事。書中人物包括專製者、殺人者、賣淫者、英雄。這是一部絕妙的佳作。
——西濛·塞巴格·濛蒂菲奧裏
☆我們很難去想象這個在沙皇統治時期地獄般的西伯利亞刑罰殖民地。這部曆史著作描繪瞭一幅生動、恐怖的圖景……該書極其引人入勝,富於真實事例和逸聞軼事。
——大衛·阿羅諾維奇,《泰晤士報》
☆關於沙皇統治時期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傑齣新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將西伯利亞置於19世紀俄國乃至歐洲曆史的中心。
——《經濟學人》
☆采用瞭大量資料……這些豐富的材料,造就瞭這部有著細微細節的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亞”這個名字的可怕之處變得如此生動、如此清晰。
——《紐約時報書評》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英國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他是《變革中的俄國:人文科學和自由主義現代性的命運,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書的作者。
本書主旨一言以蔽之,即流放者們受懲罰後,將西伯利亞政治化瞭,“他們把西伯利亞不僅塑造成瞭一個流放和懲罰之地,還塑造成瞭一個反抗和鬥爭的舞颱”——作者的曆史敘述,則將當時的西伯利亞流放製度本身政治化瞭。雖然他寫的是流放製度,但其實大體上隻關注一類特殊的流放者,那就是沙皇統治下的政治犯。書中突齣瞭刑罰政策與殖民計劃之間的矛盾,點明流放不僅無法實現統治者的目的,最終還適得其反。這當然是有力的控訴,但也不算新見,倒是漏掉瞭一點:作為刑罰的流放製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先更嚴酷的肉刑、酷刑的替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俄國國傢構建中的問題。這一點對比《規訓與懲罰》、《緻命的海灘》這些對英法刑罰製度的刻寫,可以更明顯地看齣來。不過無論如何,這本書能在國內順利齣版就已值得慶幸瞭。
評分有很多很好看的材料,比如十二月黨人流放時受到的優待,人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逃避刑罰,以及當局對此滯後但總會到來的應對,夾雜著對文學的引用。但最觸目的大概還是女性在其中的位置,既有母性崇高的十二月黨人妻子,也有在流放路上被視作財産等待被占有的無尊嚴,還有在薩哈林島上被任意的交易。就好像在任何命運嚴酷的地方,女性和孩子的命運一定會更嚴酷一些。
評分再次感嘆下外國學者真的是太會寫書瞭,嚴謹而不失文采,作為一本對製度的考察,把這一製度的源起、變遷與終結,製度參與者的身份、能動與評價,以及製度的上層設計與實際運轉都毫無遺漏地做瞭審視,卻又把這一係列的麵嚮與情節化的敘事毫無滯澀地結閤在一起,在客觀性與可讀性上達到瞭精妙的平衡。
評分丹尼爾·比爾,英國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本書讀下來,應該說是《古拉格群島》的前傳,是描寫沙俄時期,沙皇將罪犯、政治犯和波蘭人流放到西伯利亞的過程。作者著力描寫瞭流亡過程中的各種殘暴的故事。著力描寫瞭12月黨人在反抗沙皇鬥爭失敗之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故事。這些故事流傳在各種小說之中。作者通過對於這些小說中關於流放的描寫,對沙俄後期的暴政進行瞭深入的描寫和刻畫。在書中除瞭流放之外還描寫瞭鞭笞的刑罰。作者描寫的這些內容,如果我們迴顧中國古典時代的話,就會發現這些故事並不存在於沙俄時期,在中國的帝製時代也存在類似的故事。比如王陽明在反抗劉瑾失敗之後,被朝廷進行廷杖,最後被流放到貴州。類似的故事不絕於書,但是中國好像很少去描寫類似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如果寫下來,也不過是君主專製的罪惡罷瞭。
評分三十年代及以後,流放製度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以更大的規模死灰復燃。經過革命強化的國傢權力,甚至比專製君主政府更加殘酷無情…沙皇時期許多人在流放的反抗中刻下瞭自己的名字,在某人的時代的清洗中,無數人隻能是無聲無息地死亡。
根据新闻报道,2018年1月中旬,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记录了-67℃的极寒温度,几乎追平了该地区1933年最低的气温记录-67.7℃。而当地历史上最低气温记录是1926年测到的-71.2℃。同样位于西伯利亚的上扬斯克,其最低温度曾经达到-70℃,与奥伊米亚康并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这就是...
評分16世纪末,俄国冒险家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率领队伍翻过乌拉尔山,开始了俄国向西伯利亚的扩张,俄国人的层层推进是势不可挡的,到了17世纪中后期,几乎已经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随着俄国的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惊奇的发现无论是皮毛生意、贵金属开采,还是定居农业,西伯利...
評分略删减 晶报:“死屋”里所见之悲惨,何止一部西伯利亚流放史 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实施过流放制度。我国从秦汉时期一直沿用到清朝,岭南、西北、东北等地遍布流人足迹;英国从16世纪起把重刑犯运往美利坚或澳大利亚;法国于18世纪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和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设...
評分死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