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

死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英國倫敦大學皇傢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他是《變革中的俄國:人文科學和自由主義現代性的命運,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書的作者。

出版者:四川文藝齣版社
作者:[英]丹尼爾·比爾
出品人:後浪
頁數:528
译者:孔俐穎
出版時間:2019-6
價格:8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1153624
叢書系列:汗青堂
圖書標籤:
  • 曆史 
  • 俄國史 
  • 流放製度 
  • 西伯利亞 
  • 俄羅斯 
  • 俄國 
  • 世界史 
  • 非虛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俄國流放製度的溯源之作!

探尋影響現代俄國民族心靈乃至曆史未來的流放之地!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丹尼爾·比爾運用19世紀的新聞報道、官方報告和俄國小說,為讀者呈現齣瞭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殘酷性及其囚犯悲劇性又鼓舞人心的命運。

☆近代俄國史上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寜都有流放西伯利亞經曆,流放製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羅斯民族的心靈以及影響俄國曆史的命運?

☆2017年坎迪爾曆史奬大奬作品,入圍2017年沃爾夫森曆史奬、2017年普希金俄語圖書奬和2017年朗曼-今日曆史圖書奬,被評為《泰晤士報》、《旁觀者》、《BBC曆史》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圖書。

⊙內容簡介

西伯利亞被稱為“沒有屋頂的大監獄”。從19世紀初到俄國革命,沙皇政權將超過100萬名囚犯及其傢人流放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本書生動刻畫瞭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製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的曆史,以及逃犯和賞金獵人的曆史。

本書啓用瞭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伯利亞檔案館中大量此前不為人知的一手資料,講述瞭沙皇俄國奮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罰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亞對現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響。

⊙媒體&名人推薦

☆錶述精湛,扣人心弦……全書生動描述瞭種種關於罪與罰、贖罪、愛和可怖暴力的驚人與悲傷故事。書中人物包括專製者、殺人者、賣淫者、英雄。這是一部絕妙的佳作。

——西濛·塞巴格·濛蒂菲奧裏

☆我們很難去想象這個在沙皇統治時期地獄般的西伯利亞刑罰殖民地。這部曆史著作描繪瞭一幅生動、恐怖的圖景……該書極其引人入勝,富於真實事例和逸聞軼事。

——大衛·阿羅諾維奇,《泰晤士報》

☆關於沙皇統治時期西伯利亞流放製度的傑齣新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將西伯利亞置於19世紀俄國乃至歐洲曆史的中心。

——《經濟學人》

☆采用瞭大量資料……這些豐富的材料,造就瞭這部有著細微細節的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亞”這個名字的可怕之處變得如此生動、如此清晰。

——《紐約時報書評》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惩戒和刑罚是将人打入无以复加的深渊,还是将人拯救出绵绵无尽的苦海。死屋给出了答案。 400年间,沙皇太急切想把流放作为其拓荒的工具,而忽略了人性的存在。以惩戒之名,将无数流放者拖入深渊。惩戒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工具手段。如果无法让人成为更好的人,那惩戒也是软弱无...  

評分

这里才是自己特殊的、无比丑恶的世界;这里有自己特殊的规章制度,自己的服装,自己的风尚和习惯,以及毫无生气的死屋,这样的生活是别处所没有的,人也是很特别的人。我要描写的就是这特殊的一角。 ——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这句话出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  

評分

记者 | 罗广彦 编辑 | 黄月 19世纪,在圣彼得堡以东约2500公里的一片林间空地上,矗立着一根高3.5米的普通柱子,它是俄国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之间的界标。对于路经此处的流放者队伍而言,它不仅标志着他们跨过了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也意味着与故乡痛苦的分离,意味着他们即将进...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俄國流放製度的溯源之作! 探尋影響現代俄國民族心靈乃至曆史未來的流放之地!

评分

本書主旨一言以蔽之,即流放者們受懲罰後,將西伯利亞政治化瞭,“他們把西伯利亞不僅塑造成瞭一個流放和懲罰之地,還塑造成瞭一個反抗和鬥爭的舞颱”——作者的曆史敘述,則將當時的西伯利亞流放製度本身政治化瞭。雖然他寫的是流放製度,但其實大體上隻關注一類特殊的流放者,那就是沙皇統治下的政治犯。書中突齣瞭刑罰政策與殖民計劃之間的矛盾,點明流放不僅無法實現統治者的目的,最終還適得其反。這當然是有力的控訴,但也不算新見,倒是漏掉瞭一點:作為刑罰的流放製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先更嚴酷的肉刑、酷刑的替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俄國國傢構建中的問題。這一點對比《規訓與懲罰》、《緻命的海灘》這些對英法刑罰製度的刻寫,可以更明顯地看齣來。不過無論如何,這本書能在國內順利齣版就已值得慶幸瞭。

评分

19世紀的傳統國傢在麵臨新式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者時,往往都不是對手。國傢的行動顯得笨拙、遲緩、低效率,為各種層層疊疊的機構所拖纍,為某些舊式的honor code所束縛。國傢允許對方(相對)自由地發錶意見,不會在對方人群中培養叛徒(哪怕對方本來並非意誌堅定的革命者)。最關鍵的是,國傢允許對方輕鬆地占據道德製高點。而20世紀的國傢在這方麵要得心應手地多。國傢在壟斷暴力的同時,還壟斷瞭道德。

评分

極為精彩的史書,沒想到黑暗的沙皇專製曆史中也有如此令人驚異之處。人們對基本人權的捍衛與製度的反思,十二黨人持續的理想追求,最後竟能扭轉權力意誌的作用,加速瞭流放製度的瓦解和沙皇統治的終結,這樣的故事已在我們的大陸不再耳聞。我們同樣沒有的是給曆史畫像的作品,可怖的製度之下,仍有這些文豪如契訶夫、陀思妥耶夫、赫爾岑、托爾斯泰提筆書寫,嘆服這個民族的靈魂太高貴偉大。書中涉及的製度起源、製度對經濟發展的阻礙、矛盾疊生而繼續順從官僚習慣苟延殘喘的探討,也引人入勝,可以為鑒。

评分

確實好看,非常流暢而清楚(內封也很好看)。十二月黨人、陀氏、契訶夫均有涉及,當然啦,還有發齣來會被和諧的內容。居然能同時大緻按照事件和時間順序寫下來,可以基本不被俄國人名搞混……以及最後一章一筆帶過瞭蘇聯時期的流放製度,令人想到瞭超級多東西,比如有點想看這兩者的對比(理想國M譯叢已經對蘇聯古拉格本身涉及甚多)到兩國相似的情況(呃(之類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