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山东高密人,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
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高密实施“语文实验室计划”,建设学科教室和自修楼,让教学资源方便进入学习环节,提高育人效益。该实验被列为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
进入新世纪,在山东潍坊提出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影响了国家决策。
2010年以来,深化新学校行动研究,构建以选课走班为特征的育人模式,实现一名学生一张课表,唤醒学生潜能,回归教育本质。该成果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近年来,开启K12新学校育人模式实验,打造学习社区,构建学习蓝图,探索从教学走向学习的深度变革。
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学力作。作者积30年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训,结合北京市十一学校等的具体管理实践,从组织结构入手,把学校管理的“科学特性”梳理出来,阐明规律,提供方法和工作模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学校的运营哲学和方法论。
这对学校管理者深入理解和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制度,高效地运营学校,极有启发和帮助。
本书适合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阅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非常棒,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建设的实践模版了,对于组织管理建设思考有很多启发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基础教育实际上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的地方。一所好学校,会把每个学生都作为独立的成长中心,来构建教职员工的责任。会把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产出教育效益的基础。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间,为他们设计独特的成长路径。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鼓励他们挖掘潜能,寻找自己最擅长的那件事。该怎样实现这些呢?要“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一条管理上的金句:“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就像美国管理大师戴明所说:“一个组织中的员工问题,80%都是组织和系统自身的问题”。只要能成功地建立结构良好、机制健康的组织,领导者的用力会很轻。愿你也在自己的领域里,也变得“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评分虽然不是教育界人士,读到这样的书籍还是会感到教育可期的未来,真的希望越多更的学校都能缓慢改良变革。孩子上到这样的学校很幸福,上百个课程因材施教,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要从错误中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一个方法和理念的真正实施和完善都不容易,即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学校校教育的格局也可以被借鉴。
评分高屋建瓴。敢想敢为。接地气。
评分非常棒,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建设的实践模版了,对于组织管理建设思考有很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