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森,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摄影,主要拍摄黑白风光,在自家的暗房中洗印照片。他拍摄的照片曾在当地艺术商店出售,这一早期的成功经历激励他更为认真执着地投身于摄影,后来他成为使用4英寸×5英寸大画幅相机的专业摄影师。
彼得现为英国Images Colour Library公司的特约摄影师,其作品见诸图书、杂志、旅游手册、年历、贺卡、唱片套、CD及录影带封画等,参加展览,并被印刷发行或用于电视广告。除了风光摄影外,彼得还接受客户的委托拍摄,其中主要是建筑摄影以及影室拍摄。他出版有《景色之光》(LIGHT IN THE LANDSCAPE)和《捕捉光线》(CAPTURING THE LIGHT)等专著。
《20世纪思想史》(上下)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整个20世纪发展脉络的洞察和理解,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一批塑造和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人和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20世纪思想史。作者倾一己之力撰写的这本百万字的巨著,一经出版便在西方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自2000年初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和修订,被誉为从当代视角解读20世纪的最为杰出的作品。伴随作者清新而又内容翔实的描述,我们恣意畅游于20世纪哲学、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并在作者编织的20世纪之网中清楚地看到诸多领域之间细腻的联系,及其与整个20世纪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愉快的阅读中完成对20世纪的一次思想游历,对于21世纪之初的思想界和广大读者而言,的确都是一件幸事。
我认为所有大学生,所有关注现代世界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20世纪中国没有思想,21世纪靠你们了。 做了一个豆列,列出书中涉及的主要书目,除了部分找不到译本的。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589062/
评分我认为所有大学生,所有关注现代世界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20世纪中国没有思想,21世纪靠你们了。 做了一个豆列,列出书中涉及的主要书目,除了部分找不到译本的。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589062/
评分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时隔一年,彼得·沃森(Peter Watson)再度来到中国。 2018年,他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在中国出版。这部1000多页的鸿篇巨制以南方古猿为起点,讲述了人类思想史的演变过程,包罗万象地讨论了艺术、文学、科学、哲学、社会理论等人类思想领域...
评分 评分这本书大概可以作为简图来使用,大概介绍了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思想史事件和相应作者与著作——这充其量只是一部思想史著作的最初级作用,让读者知道几个人名书名。如果以我对思想史写作的一般要求来看,这本书是完全不合格的。 一、严重的缺失 法国的沉默是本书中最令人困...
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评分作者的诚意和下的苦功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要编纂这样一套涵盖20世纪几乎所有领域的作品,非科班出身的记者终究还是未免力有不逮。彼得只想为英雄画像,却因为将太多相似的巨人排在一起而使大家都显得平庸起来了。同时,限于时间和精力而只能以泛读的方式把握名家名著的彼得,写出的品评无疑也令人大有隔靴搔痒之感。说句不好听的,尽管字数煌煌(当然和它想达成的目标相比还是显得微渺了),但总体上都是“拿来主义”,流于浅显;而且,为了凸显英雄性和戏剧性的一面,有时在文字表述上也有些失之偏颇。总而言之,这算不上什么学术论著——大概也就和维基百科的程度相当吧。
评分视野广阔,却难以避免理解肤浅的问题
评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评分历史让人清醒地意识到,在人类事务中并不存在终极;并不存在一种静态的完美和至上的智慧。——B 罗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