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纳穆诺(1864-1936),西班牙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被公认为西班牙文坛“九八一代”的领军人物。毕业于马德里大学哲学系和文学系,后长期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并出任该校校长。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乌纳穆诺因抨击佛朗哥独裁政权被软禁,不久被发现猝死家中。其代表作有小说《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等。
段继承
北京市顺义人,教师、外交官和资深翻译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中任教。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硕士研究生班。1982-2001年在文化部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驻智利、西班牙和秘鲁使馆的文化专员和文化参赞。2006-2007年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2年获得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证书。
主要出版翻译作品:《熙德之歌》(1995)、《沙国之梦》(1997,合译)、《生命的悲剧意识》(2007)、《罗萨莱斯诗选》(2011)、《胡安赫尔曼诗选》(2012,合译)和《未来城市》(2018,校对合译)等。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乌纳穆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本书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反复呼喊:生命的悲剧意识来自对永恒的渴望。他在书中充满感情地指出,人不是通过幸福来感知自身,因为幸福常常使我们忘了自己。相反,苦难才使得我们回归到自身,获得了属于我们的深刻意识,重新成为自己的中心。
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著作,这里没有艰涩深奥的理论探析,枯燥乏味的概念论证,反而更像是一个哲人充满激情而又克制的内心独白:他不需要依赖理性来探索和追究什么,而是深入人本身。在乌纳穆诺笔下,“人”不是一个被用来抽象思考的哲学概念,一个属于共性的词汇,而是具体的存在,是心灵与肉体的结合;是你,是我,是我们的兄弟,是所有人。这是乌纳穆诺哲学中非常动人的闪光点,由此出发,他重新肯定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对宇宙而言,我是微不足道;对我个人而言,我却是一切。
作为一个作家,乌纳穆诺的哲学著作也承袭了他的文学语言,简洁有力,充满诗性。他的语言充满激情,思维却很是缜密。他绝不依靠语词本身的复杂艰深来使读者望之却步。相反,与一般哲学著作相比,本书的行文充满诗意,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又直指本心的力量。乌纳穆诺的语言似乎有种魔力:他激情澎湃,却又非常克制,两者的结合使阅读过程极为享受,既震撼于其激烈的情感,又为其深邃的哲理所折服。
因为对乌纳穆诺的思想的确感兴趣,所以书我读的算是认真。就怪读的认真,我发现自己有许多地方读不懂。读不懂哲学书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我发现自己读不懂的是书本上那一行行的句子。更不幸的是我略懂西班牙语,所以我一气之下找到了原文。我还怕我西语只有B2水平不够好,于...
评分一 用理性寻找到了信仰的荒谬性的人们,并没有资格嘲笑那些信仰的人。 你只是在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于是你就会竭力的东张西望,搜集各种资料然后解析归纳,你认为你站在最高点,俯瞰所有一切。 你试图找到完全客观的立场,但没有立场也是一种立场。 你总要对世界采取一种态度...
评分这本书是乌纳穆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该书中探析了科学与信仰、理性与情感、逻辑与人生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乌纳穆诺认为只有通过炽热狂烈的、不顾一切的献身行动,人才能得以击破与生俱来的矛盾和绝望。 “宁静不属于我们,当我们还不曾全然付诸行动面临生命的各项困境...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是有门槛的,我是因为封面的弗里达跟鹿对书生起的兴趣,结果拿到手翻了几页几近懵逼。作者作为不到11岁就通读了康德和黑格尔的天才儿童,22岁就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有为少年,终身致力于哲学文化写作跟教育事业的写作者,从未停止过为为个人民族和国家抗争的革命者...
评分首先,这本书显然不是如简介所说的通俗易懂,一点也不艰涩深奥! 作者乌纳穆诺11岁通读康德和黑格尔,22岁获哲学博士学位. 译者三十页的前序详细介绍了乌纳穆诺,简单了解后,敬佩这位有着坚定信念刚正不阿的斗士,灵魂神现交流的场景让人一阵激灵。 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费了...
鉴书团赠书
评分【豆瓣鉴书团】读这本书的过程犹如处对象,一开始被其俊俏的外表、诙谐幽默的谈吐所吸引,静下心来尝试深入了解后才发觉各自并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不是说这个(本)人(书)不好,而是由于阅历的差别所导致的观点冲突。然而他也并没能说服我赞同他的观点。
评分可能因为受“哲学更贴近诗歌”所影响,作为哲学著作,比较简单易懂,没有复杂高深的专业术语,但是因此干货不太多。不过增长了见识蛮好的,因为大多观念是和我相反的,所以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评分终于看完,欠债的感觉太糟了,搞得我打开豆瓣都会觉到压力。白天写长评
评分豆瓣赠书。诗化存在主义,肯定人的存在及其一切衍生意识。到后面有些偏鸡汤,在乌纳穆诺的话语里,能隐约看到斯宾诺莎、尼采、卢梭等人的影子,但他不承认自己赞同他们甚至站出来反对,即使如此喜欢斯氏“物体存在的自身本质就在于它自己无限地维持本体存在的毅力”这句话。没体系,像是随笔式的写作,但充满着人文光芒。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最好,有血有肉的人,和堂吉诃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