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一九五九年,先是在首尔学习冶金学,随后于德国弗莱堡和慕尼黑研读哲学、德国文学和神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巴塞尔大学教授哲学。
著作有《暴力地质学》、《透明社会》、《爱欲的临死挣扎》、《一窝蜂:数位的观点》等,畅销书《倦怠社会》更使他声名大噪,已翻译成十一国语言出版。
过度工作和追求绩效,使自我剥削的情形更加严重,这比外来者的剥削更加有效率,因为它与自由的感觉同时出现。
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区别,不再像过去一样能清楚辩识。
过度积极正面也以过度的刺激、资讯和冲动表现出来,它彻底改变了注意力的结构和分配方式。感知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散乱而无法专注。
忧郁症是人们深受过度积极正面之苦引发的社会疾病,而它反映的,正是自己对自己发动战争的人性。
人们以过度的活动、歇斯底里的劳动和生产,来回应变得赤裸而极为短暂易逝的生命。
韩炳哲是近些年很火的韩裔德国哲学家,《倦怠社会》是他在2010年进入大众视野的第一本书,薄薄一小册的哲学小品,kindle上每次翻页都能引起进度百分比的变化。 我对哲学不甚了解,书中对先哲理论的引用与驳斥,甚至大段大段文字,坦诚说很多没看明白。在看明白的部分里,都是对...
评分1、过劳时代 关于过劳的成因,前人已有论述。去年出版的《过劳时代》便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代表著作。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5年,至今已经再版20多次,作者是个日本人。但日本的过劳问题一直没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可见过劳问题在哪个国家都很棘手。 书中论述,全世界都进入...
评分最近很喜歡读韓炳哲的書。一本讓人非常愜意的104頁的小冊子,以精神病症為切入點,深刻而富有洞見的剖析了現代社會功利又無聊、高效又空洞的內核及其原因。 韓炳哲展示了當今社會的病理形態,其中包括憂鬱症、注意力缺乏症、過勞症等。它們不是傳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
评分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描述的方案(其实更多是他引用汉德克的观点)和佛教有惊人的相似,那种“我者和他者的中间地带”、“根本性倦怠产生的特殊视觉”,都和佛教“无我无他无众生无寿者”惊人的相似。 《倦怠社会》还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做出了惊人的划时代的阐述。康德的规训社会产生...
评分韩炳哲是近些年很火的韩裔德国哲学家,《倦怠社会》是他在2010年进入大众视野的第一本书,薄薄一小册的哲学小品,kindle上每次翻页都能引起进度百分比的变化。 我对哲学不甚了解,书中对先哲理论的引用与驳斥,甚至大段大段文字,坦诚说很多没看明白。在看明白的部分里,都是对...
附录和正文翻译水平相差太大
评分薄薄小書雖然沒有詳盡的論證,但對今天社會過度正能量的問題仍然給出有意思的批判。過度正能量的行動(過動),往往少了否定(批判)的力量、沉思的不作為,也容易讓我們變得「只關注自己」而忽略了他者或世界的關係。更糟糕的是,這種沒有限制的肯定與自由往往形塑「自我剝削」,而導致了現代人的憂慮症。至於作者提出的解方便是「基本的倦怠」,在這種無作為、無聊、遊戲的無目的性中,才真正激活了人們新的親密關係與連結(而不是耽溺於自我、做自己)。在我看來,這種「無目的性」或「一起倦怠」恰恰是藝術或哲學連結人們跟世界關係的可能。
评分一個人的論述中,總能透露出他所吸收過的養分,能看見的人就能看見。尼采,福柯,阿倫特,海德格爾,阿甘本...能夠看出作者希望結合當下,超越前輩的野心,有啟發。比如關於,喪,社交軟件和自戀,抑鬱...
评分实在看不懂
评分附录和正文翻译水平相差太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