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承蒙北大社厚爱,能为《中国哲学十五讲》写点什么。鄙见不高,无以成大论,唯以浅薄之学识,聊其内容一角,行文如此,只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本书最大的妙处——在我看来——也是它最大的弊端。作者的开篇立意,便是以今人之立场,剖析古人之智慧,其中现代西哲的...
评分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认为,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教人行动的,而不是玄想空谈的,他说:“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讨论之,所谓‘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因此,学习中国古代哲学,不仅要理解他们的思想,更要了解他们的所作所...
评分来源:《中华读书报》 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五日丙寅 耶稣2019年5月29日 《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四年后,杨立华先生于近期推出了该书的姊妹篇:《中国哲学十五讲》。与前作相比,《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延续基本的主题与风格的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时段而言,讨论...
评分杨立华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十五讲》,在短短300页的篇幅里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哲学讲得条贯分明,的确是大手笔。本书每一讲介绍一个哲学家,中国古代是思想史除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之外,大致可归为佛儒道三家,大概因为作者作为一个新儒家厌恶空幻寂灭的佛教,所以十五个哲学家...
评分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认为,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教人行动的,而不是玄想空谈的,他说:“中国哲学家亦只愿实行之以增进人之幸福,而不愿空言讨论之,所谓‘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因此,学习中国古代哲学,不仅要理解他们的思想,更要了解他们的所作所...
后半本跟《宋明理学十五讲》区别有限,多少有些偷懒。新写的前半本真好,特别是讲孔孟老庄,与众不同,独具神采。我总觉得该补上董仲舒、禅宗,才更能反映中国哲学全貌,但全书处处看得见《一本与生生》的影子,可见杨子自家的体系正是从所选诸家思想中孕化出来的。
评分“十五”严重伤害了本书……
评分终于读完了。对我理解那帮子先人很有帮助,就这样。
评分竹林伊洛两关心
评分前七讲只有孔孟,其他皆老庄一系,后八讲则是理学史,可以明显看出杨老师的倾向,野心很大,但也仅限于次。不过所发前人之未尽处,犹足称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