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杨立华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十五讲》,在短短300页的篇幅里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哲学讲得条贯分明,的确是大手笔。本书每一讲介绍一个哲学家,中国古代是思想史除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之外,大致可归为佛儒道三家,大概因为作者作为一个新儒家厌恶空幻寂灭的佛教,所以十五个哲学家...
评分来源:《中华读书报》 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五日丙寅 耶稣2019年5月29日 《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四年后,杨立华先生于近期推出了该书的姊妹篇:《中国哲学十五讲》。与前作相比,《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延续基本的主题与风格的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时段而言,讨论...
评分由北京大学发起的《名家通识讲座“十五讲”丛书》,自2000年开始出版以来已历近20 载。丛书受到高校学子和社会公众的喜爱,不断重印再版,成为经典。很多高校将其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教材,而社会公众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不用亲临课堂,也有了“蹭课”名师的机会。最近,北京大学...
评分承蒙北大社厚爱,能为《中国哲学十五讲》写点什么。鄙见不高,无以成大论,唯以浅薄之学识,聊其内容一角,行文如此,只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本书最大的妙处——在我看来——也是它最大的弊端。作者的开篇立意,便是以今人之立场,剖析古人之智慧,其中现代西哲的...
评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哲学十五讲》,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继《宋明理学十五讲》之后第二本以“讲”为题目的著作。“讲”不同于“论”,需要以一种简洁、直观而不失深刻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基本态度。而“讲”是杨立华的长处,也是很多人对...
杨子的哲学较15年前相比,更加严谨、深邃而平实,他自己说“失了锐气和鲜活”。但是读到程颢一章的时候,读到自立吾理的坚定和骄傲的时候,跃然眼前的分明还是那个黑色高领毛衣+罐装咖啡、粉笔敲敲敲(黄小兜语)的34岁的思想青年。那是哲学给予我们的最初的力量。留一星,给未来55岁的杨子和19岁的我们。
评分读过一遍,会再读。准备要做一个梳理。“圣人”这个概念,实在有趣。
评分十五讲的形式太适合根本瞧不上也不屑于讲二三流哲学家的杨子了,先秦魏晋宋明三大块,十五位正好,中间时段一字不提,干净利落不拖沓。
评分读到王弼才知道他原来只有二十三岁。 这本书带着作者明显的倾向和立场,有不少字句是夹带情绪的。 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去碰系统的中哲了,一是中哲本身确定性太少,学了半天却不晓得自己都学了什么。 二是很多中哲系统都是以西哲解中哲,在我看来西哲更为根本。 三是自身的阅历上浅,文化积淀不足,中哲的讲解大多直接引述原文,看起来很吃力,需要多读些古典文化著作再来。
评分“十五”严重伤害了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