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琦,浙江嵊州市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畢業,獲科學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科學史、天主教史、中國印刷史和民國地質學史。著有《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閤著閤編有《中國印刷史》《中國活字印刷史》《〈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種)》《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匯編》,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現任《自然科學史研究》主編,Archive for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Annals of Science 等刊物編委。
本書以耶穌會士和天文學為主題,係統查閱研讀瞭國內外所藏清代曆算著作、官方文獻和清人文集,並與歐洲所藏第一手西文檔案資料互證,在全球史和跨文化的視野下係統闡述天主教傳教士與歐洲天文學傳入中國的諸麵相。
作者試圖將天文學傳播置於政治史、社會史和宗教史的語境中加以討論,完整勾勒清代近兩百年間歐洲天文學在華傳播的曆程。通過案例,生動展現知識和權力交織的復雜背景,進而揭示瞭康熙皇帝如何通過西學來達到控製漢人和洋人之目的;深入分析瞭皇子、傳教士、欽天監官員和士大夫群體在知識傳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2019年第一本,“中外交流讀書班”選購。
评分比較紮實的研究,作者探訪到瞭許多歐藏文獻,還原瞭從明末到清中期的雙方交往史。我個人更希望讀到一些傳教士與士大夫個人接觸的內容,也許是囿於本書主題或資料,書中對這方麵涉及不算多。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指齣康熙個人勤勉學習天文數算知識背後的政治考量,這一點上應該很有進一步研究和闡釋的空間,比如說藉此塑造個人的聖君形象?或者在文化層麵上削弱漢族士大夫的優越感?為何清廷在不支持傳教的前提下長期堅持利用傳教士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其中應確有更深層次的統治理念和文化心理上的考慮
评分大概翻看瞭一下, 略去瞭非常專業的曆法研究的部分,關注耶穌會士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btw,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曆法關乎國傢核心權力之一,它的變動一定會遇到重重阻力。
评分2019年第一本,“中外交流讀書班”選購。
评分2019年第一本,“中外交流讀書班”選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