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社會史 概念史 孫江 曆史 曆史學 文化研究 中國近現代 記憶研究
发表于2024-11-24
鏡像中的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曆史寫作是將不在場的事物呈現給讀者,是一種代理錶象行為,因此,書寫者需要時刻叩問自身的有限性。本書收錄瞭作者近15年22篇長短文,展示瞭從社會史、心性史(記憶研究)、概念史三個角度切入曆史的可能性,既是作者實踐其“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敘事的實錄,也是瞭解當代新史學的一麵鏡子。
孫江,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與曆史學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院長。著有《作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宗教》(博揚文化,2016年)、《中國の「近代」を問う——曆史・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汲古書院,2014年)、《近代中國の宗教、結社と權力》(汲古書院,2012年)、《近代中國の革命と秘密結社——中國革命の社會史的研究(1895-1955)》(汲古書院,2007年)等。
文章閤集,有書評,有論文,有訪談,書中所收文章的內容大緻是和概念史,社會史,記憶研究有關,個人覺得值得讀的是“後現代主義、新史學與中國語境”“概念、概念史與中國語境”“作為事件的他者”這三篇。(概念史關注文本的語言和構成,社會史則將文本作為分析手段用以考察其背後的情境)。作者對概念史與觀念史的區彆,概念史與社會史的異同,以及記憶研究的一些論述,似乎已經成為瞭作者的論文構件,幾乎隻要有關概念史的文章裏都會重復一樣的話,不過畢竟是文章閤集,也算不得什麼大問題。此外,作者認為餘蓮《勢:中國效力觀》一書堪稱福柯《詞與物》的中國版,這個似乎有點過瞭,用夏承燾評陳寅恪論著的標準來看,餘書似乎是在二三之間(其實三也談不上吧,二的話還湊閤?)就啓發而言不如《詞與物》,也許正如作者所說,是“中國版”的原因吧~
評分按需。
評分大多以序與小文為主
評分大部分文章在知網上可以找到
評分包涵著作者對於新史學和社會史、社會文化記憶的理解,有著很強的學術性。文中大談“主義”與“話語”,單方麵的強調主義問題和理論特徵,有些不妥。
在西语中,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öffentlich Meinung/opinion publique)作为整词出现于17世纪,及至18世纪后半叶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政治—社会概念。在西欧世俗化过程中,由于人从神的永恒的普遍秩序被抛入具有偶然性的时间世界,“公共”是在流动的、碎片化的不安定...
評分在西语中,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öffentlich Meinung/opinion publique)作为整词出现于17世纪,及至18世纪后半叶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政治—社会概念。在西欧世俗化过程中,由于人从神的永恒的普遍秩序被抛入具有偶然性的时间世界,“公共”是在流动的、碎片化的不安定...
評分在西语中,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öffentlich Meinung/opinion publique)作为整词出现于17世纪,及至18世纪后半叶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政治—社会概念。在西欧世俗化过程中,由于人从神的永恒的普遍秩序被抛入具有偶然性的时间世界,“公共”是在流动的、碎片化的不安定...
評分在西语中,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öffentlich Meinung/opinion publique)作为整词出现于17世纪,及至18世纪后半叶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政治—社会概念。在西欧世俗化过程中,由于人从神的永恒的普遍秩序被抛入具有偶然性的时间世界,“公共”是在流动的、碎片化的不安定...
評分在西语中,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öffentlich Meinung/opinion publique)作为整词出现于17世纪,及至18世纪后半叶逐渐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政治—社会概念。在西欧世俗化过程中,由于人从神的永恒的普遍秩序被抛入具有偶然性的时间世界,“公共”是在流动的、碎片化的不安定...
鏡像中的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