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英二(Eiji Okuma)
196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和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博士,現為慶應義塾大學總閤政策學部教授,專攻歷史社會學・相關社會科學。1996年以《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畫像の係譜》獲得三得利學藝賞;2003年以《「民主」と「愛國」: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獲得每日齣版文化賞、大佛次郎論壇賞;2013年以《社會を変えるには》獲得中央公論社新書大賞。最新著作《活著迴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獲得2015年新潮社小林秀雄賞。其他重要著作包括《1968:若者たちの叛亂とその背景〈上/下〉》、《市民と武裝 :アメリカ閤衆國における戦爭と銃規製》、《清水幾太郎:ある戦後知識人の軌跡》。他執導的311福島核災議題紀錄片《首相官邸前的人們》已於2015年公開上映。
《活著迴來的男人》是第一部以普通人的視角記述二戰前後日本生活史的著作。
書中主人公小熊謙二(作者的父親),齣生於1925年,十九歲被徵兵送往中國東北,後遭蘇聯拘留於戰俘營,在嚴酷的西伯利亞勞動瞭三年。活著返迴日本後,謙二在不斷更換工作時,染上當時視為絕癥的肺結核。從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人生最失落的光景在療養所中孤獨地度過。失去半邊肺葉的謙二,以三十歲“高齡”重歸社會,幸而趕上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浪潮,得以從“下層的下層”爬到“下層的中層”。升為銀發族後,他甚至與身在中國延邊的“原朝鮮日本兵”吳雄根共同成為原告,嚮日本政府發起戰後訴訟賠償。作者以平實的敘事和開闊的視角記錄瞭自己的父親作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生命軌跡,同時融入同時期的經濟、政策、法製等狀況,形成瞭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紀史”。
活着回来的男人 讲述了日本底层社会的小兵—小熊谦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进入战争,日本战败后被俘至西伯利亚地区当劳役,以及回国后在国内生活的故事。 小熊谦二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伯利亚当劳工,回国后感染肺结核并参与治疗,多次找工作漂泊时候开办体育用品店,...
評分一个名叫小熊谦二的日本人于一九四四(昭和十九)年十一月以陆军二等兵的身份应征入伍,以东京为起点,部队途径名古屋、神户、釜山,最后抵达中国境内的牡丹江,谦二立即被编入关东军电信第十七联队。 大约八个月后,联合国发表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苏联军队...
評分最艰难的社会生活,可能存在于那种形式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时代——战争期间尤其如此,当你每天为“如何在兵荒马乱中活下去”而发愁时,听到的却是国家告诉你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为国牺牲。尽管对一个深陷危机中的群体而言,这些宏大的目标也有其必要性,但它们毕竟脱离人们柴米油盐...
評分很早就种草了这本书,比起其他较为枯燥论述二战的事件书籍这本书是站在一个经历过的人身上来讲述二战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在我看来,可以比较有意思的读下去。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兵二战时期自己的一生,从小时候二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到被迫去战场,接下来去寒冷的西伯利...
評分小熊英二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这本书记述了一位日本老人的生命史。这样的概括未及此书的特殊之处,即:其一,传主是普通日本人,其二,他是小熊英二的父亲小熊谦二,书中一直用名字谦二来称呼他。 谦二身世、背景和成就都不煊赫,不光不是主导或扭转历史的角色,事实上他把自己...
社會學傢小熊英二以學者的視角和口述的方式,記錄下父親小熊謙二的生命史。一名普通的日本士兵,能在戰爭加持的苦痛和摺磨中,不忘對於良善的追求,不僅磕磕絆絆地活瞭下來,而且始終對活著抱有希望。讀後既覺辛酸,又慨嘆命運之劫難,實非人力所能抗衡。
评分時間綫有點混亂,文末的“略有刪節”也讓人不爽。 二戰離我們其實很近呐。每段曆史都應該讓其存續,都說以史為鏡,為什麼一個兩個每個國傢都有拒絕承認的過去。
评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评分給你另外一個視角看日本
评分談不上什麼文學性,但對於瞭解戰時及戰後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和當時社會狀況有很大的幫助。也讓人反思日本戰後經濟快速發展時我們都乾嘛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