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东北 纪实 纪实文学 社会 当代中国 迈克尔·麦尔 译文纪实 非虚构
发表于2024-11-21
东北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相比之下,东北的历史还不算那么遥远。
你乘坐的火车可能行驶在以沙皇命名的铁路上;你漫步而过的建筑不是佛教古寺,而是洋葱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你走过的大道两旁种着日本赤松;树木掩映之下,是殖民时期各国政府的办公楼,散发着浓浓的旧时代气息;你还可以去参观溥仪的“傀儡皇宫”,看看二战时期日本关押盟军战俘的地方;你站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的大桥上,就是站在中朝边境上,跨越了鸭绿江。
17世纪早期,东北,开始比较频繁地出现在有记载的古代历史中。当时在世界的另一边,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经典戏剧,英格兰的清教徒登陆普利茅斯岩,开始创建美国。
也许你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样的过往。而在我眼里,这些恰恰就是历史的印记,记录了东北的兴衰荣辱,也浓缩了现代中国的起落沉浮。
1993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不再把农民的数量算在统计范围内,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居住在农村。但中国,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大概七亿人,还住在荒地这样的乡村。不过,这个数字正在直线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乡村已经悄然消失。
我很清楚,在东北,能够对中国的过去一探究竟。但没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这个国家的未来。
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
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怀廷奖(Whiting)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Rockefeller Bellagio)。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纪实文学写作。他的主要作品有:《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
比何伟差多了,写得很散,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细节但是蛮多。读起来感觉看了很多东西,放下却又想不起什么来。驾驭结构的能力没有何伟强。文字上还好。
评分译文社能不能提升一下这套书的印刷质量,纸张和排版搞得跟盗版似的,何伟那几本也是如此。还有人干脆以为买到的是盗版书……
评分一条线索是历史,一条线索是情感,另一条是空间。章节还安排包含了一次四季流转。果然是大地无言。
评分写荒村那些事的时候还挺逗挺东北味,但是夹了好多好多历史,虽然作者引用了很多文献,译者再翻译回中文也很用心,但是看大段大段历史文献就会睡着,分了好几周才看完这本,中途差点弃。
评分有点好玩的一本书,作者是中国女婿,写得是媳妇儿的家乡——但媳妇儿并没在身边。穿插了不少历史性叙述,结合东北农村现实,透露出一种不确定感——恐怕不少读者的失望正在于此。不过在我看来倒还“凑合事儿”——作品如此,东北的现实亦如此。
文/严杰夫 很多人都还记得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Michael Meyer)的《再会·老北京》(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书中勾勒了一片老北京胡同的最后岁月。几年后他又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另一片土地——东北。 东北近年来常出现在人们的热议中。它特殊的乡土文化、曾庞大的国有...
评分对这本书一直心怀愧疚。出于对《再会老北京》的喜欢,作者刚出英文版就买了支持。读了却又放下觉得英文好累。现重读中文版,对这本书还是很喜欢。 1.东北的一切对我从来都是理所应当,但是这本书却从客体视角让我真正思考东北为何是现在这样的。其实这片土地所滋养的文化与滋养...
评分 评分《东北游记》的书和作者与本栏目之前介绍过的何伟(彼得·海勒斯)所著《寻路中国》有些类似,两位作者都是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都曾经在四川的中学里教过英语,也在中国生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两本书都有不少跨中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东北游记》在行文幽默上或许略逊...
评分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读一本合适的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东北游记》就是这样一本书。发现它的契机要感谢同是译文纪实系列的同一个译者负责的另外一本书——《鱼翅与花椒》,也是一本由来到中国土地的外地人书写的散文游记,能从题目就看到它讲的是中国各地的美食当然兼带对风土...
东北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