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托尼·朱特 知识分子 思想史 法国 历史 哲学 文学 美国
发表于2024-11-21
未竟的往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全球百大思想家”、奥威尔终身成就奖得主托尼•朱特,对萨特、加缪、波伏瓦等人战后道德立场的批判性研究,对知识分子独立性命题的深度拷问.
------------------------
【内容简介】
“二战”之后,法国知识分子在欧洲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重要角 色,托尼·朱特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分析了这个知识分子圈最大的冲突:如何回应共产主义的许诺及其背叛;以及在面对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共产主义的新东欧及法国本身的伪善时,如何维系对激进理念的坚持。
朱特向我们展示了,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战后为某些“作秀式审判”辩护,如何忽视共产主义背后的暴政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是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本书还对当时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争权夺利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描绘。其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时髦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和波伏娃,还涉及到了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中立的报界人士、文学批评家和诗人等。
虽然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但它并不是一部叙述史,而是始终以知识分子独立性这一命题为线索,是一本表达朱特对知识分子角色和责任理解的文集,是一份关于战后法国知识界的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托尼•朱特作品”系列还包括《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论欧洲》《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记忆小屋》(待出)《重估价值》(待出)《事实改变之后》(待出)等。
------------------------
【链接图书】
《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论欧洲》《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
------------------------
【编辑推荐】
1、“全球百大思想家”、奥威尔终身成就奖得主托尼•朱特,对萨特、加缪、波伏瓦等人战后道德立场的批判性研究,对知识分子独立性命题的深度拷问。
2、20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研究,没有人比朱特更有发言权。这位被称为“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在《责任的重负》《战后欧洲史》《思虑20世纪》中都体现了对这一问题无与伦比的洞察和智慧,他的贡献和勇气也让他获得了“汉娜·阿伦特奖”和“奥威尔终身成就奖”。作为“局外人”和战后欧洲史专家,他也能更大程度上中立、客观,并提供足够的历史背景和资料,在当时的历史状况前提下谈论知识分子问题。
3、针对目前仍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对自己行为的掩盖和辩护,针对目前法国对此问题研究、讨论的不公正、不全面的弊端,用扎实的证据揭露以下问题:
面对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法奸”知识分子们是由于形势所迫吗?应该合作、抵抗还是置身事外呢?面对战后的审判,学术明星和大文学家如何相互诋毁、倾轧?表现了怎样的虚伪、软弱?
面对苏联东欧共产主义的血腥统治,萨特、波伏娃、穆尼埃等法国左派是怎样看待这些“他者的鲜血”呢?面对共产主义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冲突,左派知识分子怎样处理这个矛盾呢,掩盖、漠视,还是直面?米沃什、昆德拉等东欧知识分子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4、对思考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立场,特别是“汉奸”和面对残酷统治时知识分子的选择问题有对照、启迪作用。
5、本书甫一出版就获西方众多媒体的赞誉推荐,评价极高,同时也广受到国内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
【评论】
★一部令人惊叹的学术著作,足以让那些愉快徜徉于20世纪法国文学字里行间的人们血液凝固。
——《美国观察家》
★《未竟的往昔》是一次直截了当、不同寻常的惊世研究,它考察了那个智性上反复无常的年代(1944—1956)。朱特先生……不只是描述了作为其研究主体的意识形态善变者;他是一位尖锐的甚至带有惩恶心态的卫道士,他揭发了那些在政治现实中测试自己政治理念的知识分子在失败后所表现出的不人道。
——《纽约时报书评》
★出于深厚的学识和不可思议的批评家的敏锐, 朱特…… 考察了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本书富含思想含量, 它提供了有关知识分子研究极具洞见的理论。
——《华盛顿邮报》
★无论是《未竟的往昔》,还是《责任的重负》,他(朱特)都把批判的重心放在了欧洲――萨特、波伏瓦,在法国享受众星拱月礼遇的这一群左翼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对手们――布鲁姆、加缪、雷蒙·阿隆,都被朱特以一种类似“残忍”的方式剖析得条缕分明。
——《看天下》
★在《未竟的往昔》里,朱特以苛刻的眼光,重新审视了法国左派知识分子,那些对共产主义满怀热情的人们,以对信仰的忠诚,刺穿了现实与道德的责任感,用颇具煽动性的抒情话语,共同参与编制了一个充满悖谬与罪恶的乌托邦谎言,天真地让自己成为共产主义的宣传道具。而苏联的共产主义极权蔓延至东欧,他们的热情才慢慢转化为不知所措的彷徨。
朱特颠覆了包括萨特(1905—1980)在内的很多知名知识分子的形象。以萨特们的智商和修辞学修养,把他们的作品从具体的社会历史中抽离出来看,总是能看到值得尊敬的品质,比如正义、良知、对真理的追求。但若放宽历史的视野,在更长久的历史图景中观察他们,萨特们虽然“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萨特之语),但也妨碍了时代健康的血液循环。
加缪以及布鲁姆、雷蒙·阿隆与萨特们相反,他们有自己的辨识标准与判断尺度,尽管他们都被当时的人们弃置于时代的暗角,放逐在主流思想之外,他们以自己的言行,纠正着时代的谬误。即便这种“纠正”是微弱的,甚至在实际上并无甚作用,但在后人检视历史之时,他们可以成为智慧的汲取之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简介】
托尼·朱特(Tony Judt)
著名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他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欧洲问题研究;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08年,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
2009年,以其卓越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得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托尼·朱特长期为《新共和》《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欧美主流媒体撰稿,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文风成为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拥有“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之美誉。其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思虑二十世纪》等。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
托尼·朱特所获赞誉
大师级的历史学家,具有传统情怀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无畏的勇者。
——《时代周刊》(Time)
一位顶尖的欧洲历史学家、卓越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托尼·朱特文笔流畅,叙事强如海涛,论战笔锋更盛……他能够在过去中洞见未来,使其著作充满独特的时代感。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史学家,也是同代人中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拉希德·卡利迪(Rashid Khalidi,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托尼·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作为历史学家,他最为独特的成就之一是将20世纪欧洲知识分子和政治历史相整合,以揭示一种在思想与现实、理念与行动、书籍与人群之间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
——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
托尼·朱特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看到并传达宏大的图景,同时,还能深入这件事情的核心,大多数专业学者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只在这两者之间飘着。但朱特既能够谈论这个大图景,又能阐释在当下它为何重要。
——马克·里拉(Mark Lilla,著名思想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
与自己辩论,尤其是与自己的激情辩论,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的标志。朱特只要一息尚存便从未停止思索。……朱特永远不会声称他给出了所有答案。但是他问对了所有问题。对此我们唯有感激。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政治评论家)
【译者简介】
李岚,浙江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古典与人文思想研究所联合培养哲学博士,所著有关雷蒙·阿隆历史及政治哲学研究的博士论文曾获法国论文评价体系的最高等级。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知识论、法国知识分子思想史等。
很好!最喜欢最后还给列书单的人了!
评分站在右派的立场来反思左翼,从而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上显得非常薄弱(这也是书里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论述的根源);揪住了萨特,并以之作为20世纪法国文人在介入行动里败笔的代表,但这看上去仅仅是重复了《知识分子的鸦片》里的观点;对萨特之后的巴塔耶、福柯的论述甚至都只是一笔带过,对后结构主义最深刻的看法,也不过就止于看到这些风光不再的思想遗产在法国以外沦为了学院分子标新立异的万金油。但在我看来,介入型知识分子的真实遗产是跨界由以滋生的真实经验,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就可以简单打发掉的,在一点上,朱特这本书甚至还不如沃林的《东风》,很多史料背后的论述都失之于简单。
评分托尼·朱特套装读完,比起其他几本无比简洁流畅易懂又令人心潮澎湃的文笔,本书相对而言较为难读,然而坚持读完认知近乎被倾覆,依然是难得的阅读体验;以赛亚·伯林在他的谈话录里曾说起过:“1944年前,我对于那种系统性的灭绝,对毒气室一无所知,在英国或美国,没人告诉我。”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此进行的深刻的原因阐释,一种“大缺席”、“精神癌症”、“集体近视”,产生如此扼腕情状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时代和历史可以轻易解释的,其实中国知识分子何尝不曾经历过类似时期;以遭受家暴又一心想原谅丈夫的妻子来形容不能更贴切
评分不要被封面上的三巨头给骗了,本书重点不是研究他们,而是整个法国知识分子群体战后对待共产主义暴力问题的立场,以及他们形成这一立场的战前和战后的文化、政治、社会环境,当然也包括从历史遗产中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传统。对今日中国非常有启发意义,苏联式的共产主义实验已经失败,罗曼·罗兰、萨特等人对苏联问题的沉默或极力支持的逻辑,依然支配着今日知识分子。
评分呵呵呵,看似没有立场,其实都是立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未竟的往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