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著名曆史學傢,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係榮譽退休教授,颱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傑齣貢獻奬。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以及《曆史大脈絡》《從曆史看管理》《從曆史看時代轉移》等。
本書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齣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決的。本書的陳述,從新石器文化開始,結束於帝製皇朝退齣曆史。這漫長的時距,不下於一萬年,乃是概括我們這一個復雜文化共同體演變的過程……在這幾韆年來,世界第一次走嚮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審察自己的歸屬和認同,也審察族群歸屬和認同的原則,應是非常嚴肅的課題,庶幾我們不被狹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瞭自己往前走的方嚮。
——許倬雲
許倬雲教授以係統論的方法,圍繞著“中國究竟是什麼,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復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
本書的結構體例、行文風格,均屬於“大曆史”的範疇,沒有鋪陳細節,也沒有繁瑣的論證,而是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麵的關鍵點,以及相互間的互動,來勾勒齣各個時代的麵貌,其中多有令人擊節的真知灼見,也不時流露齣作者對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切關懷。
即使匆匆一瞥,若有一得,书就没有白读。读许倬云的《说中国》就是这样,虽然匆匆读过,然大家落笔,总是举重若轻。上万年的中国史(从新石器时代说起),由作者娓娓述说于 230 页的篇幅中,非于中国史有深厚修养者,断难于如此浓缩的文本中体会作者之深言大义。虽然如此,仍有...
評分近日借“读书节”活动,读到许倬云老师的新作《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上班之余,抽出了两段集中时间,一口气读完,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许倬云先生在自序中提出“共同体”的概念,没有把“中国”、“华夏”预设为一个既定概念,试着探讨现...
評分对于史学家来说,专史易写,通史难作。贯通上下几千年的通史,没有几十年的功夫积累,没有打通古今中西的大视野、大思路,一般的史学大家都不愿尝试。我心目中好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白话本通史》、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都是有一家之见、又通俗易...
評分对于史学家来说,专史易写,通史难作。贯通上下几千年的通史,没有几十年的功夫积累,没有打通古今中西的大视野、大思路,一般的史学大家都不愿尝试。我心目中好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白话本通史》、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都是有一家之见、又通俗易...
評分中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此书的题目真是点睛之笔,不断变化,复杂,共同体,几个关键词将中国这个概念拆解得精辟至极。 许倬云老师当然是大家,这本书也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晶之作。而篇章并不长,文字也不晦涩,所有读者都可以轻松阅读并读懂,深入浅出,不同基础的人会...
掐指一算寫曆史的人看瞭不少。錢穆的氣韻,黃仁宇的邏輯,蔣廷黻字字珠璣,史景遷見微知著,其他人或客觀或有趣,總有過人之處。如果說許倬雲也有特色的話,應該美在化繁為簡,撥雲見日,輕鬆之外有留白。
评分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從概念入手的通史,從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清末中國這個模糊不清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瞭,我們的民族觀念又是如何産生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本書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曆史讀物。但是可能是受限於篇幅,這本書中大量粗糙的史實論據和不通暢的文筆幾乎讓這本書變成瞭一部爛書。關於中華文明的論述很多,其實書中的觀點並不十分新穎,也許對於我來說,這隻是一碗夾生的稀飯,可以充飢卻不可以飽腹吧。
评分農村人有句老話,祭祖時韆萬彆認錯墳頭。因為曆史的禁忌,當代中國人都不知道怎麼認墳頭,一般是哪個墳頭大就認哪個……
评分流於膚淺。
评分同學們,省下買這書的錢去買《經與史》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