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古希臘哲學傢,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傢之一,蘇格拉底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柏拉圖齣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師從蘇格拉底。其師死後,他遊曆四方,公元前387年迴到雅典,創辦瞭著名的阿加德米學園,在此執教四十年直至逝世,學園附有花園的運動場遂成為歐洲曆史上第一所集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為一體的“學院”。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最具代錶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理想國》。
張竹明 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希臘羅馬文化專傢,翻譯傢。譯作有《理想國》、《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工作與時日》、《神譜》、《羅馬十二帝王傳》、《物理學》等。
哲學大師柏拉圖裏程碑式大作,西方哲學的源頭
張竹明教授全新修訂譯文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部重要對話錄、一部典型的大綜閤的著作,涉及到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傢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而且語言頗富文學色彩,充滿瞭思辨哲理,細細品味,餘香四溢。《理想國》是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震古鑠今。我們要認識當代西方社會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瞭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國》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個源頭,是留存下來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專著。
对话的缘起 这一天,苏格拉底来到了一个港口城市,注意,这里并不是雅典,而是雅典“下面”的一个城市,叫比雷埃夫思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他的主场作战。为什么他去哪里?因为那里在过一个节日,并且是当地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于是苏格拉底就去看热闹。他带了一个人,...
評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評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評分 評分第一卷 第一卷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正义是什么?正义与不正义哪个更有利?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它牵涉到每个人一生的道路问题——究竟做哪种人最有益?”(344E)。 谈话的人主要有:苏格拉底、格劳孔、克法洛斯和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和诡辩派哲学家色拉叙马...
這次終於耐著性子看完瞭。其實導言部分就很好地概括瞭全書的主要內容瞭,但要真正理解柏拉圖的論證以及看他的論證套路,還是要耐著性子把書看完。個人看來,全書主要結閤瞭兩大方麵的內容,一是給正義下定義,另一是在此基礎上提齣理想國的論證。對國傢而言,正義即是守序,各階級各司其職而不逾矩,而與國傢一一對應的個人而言,正義即是節製,控製激情與欲望。但書中提到關於很多烏托邦式的製度讓人感覺不良,例如在這個理想國中,為君者應世代為君,平民應世代為平民,不可輕易逾矩;又如各階級內女人共享,生齣來的小孩共享,從而避免階級內的爭鬥。這種共妻式的觀念,真的很難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所理解和接受,書中的一些關於烏托邦的橋段也可能啓發瞭諸如美麗新世界之類的反烏托邦小說內關於烏托邦的內容。能經受住質疑的知識,纔是知識本身。
评分去年讀完奧勒留的《沉思錄》還沒下咽,今年又來挑戰柏拉圖的《理想國》,以為裏麵會談到愛情觀,結果滿紙的正義和治國,離生活太遠,有點失望。而且一想到公元前這幫精英和孔孟一樣,都在琢磨怎麼套路人民,看如今,一點沒變,似乎我們生來就活在早已設定的枷鎖中,有點驚悚,有點慌張。
评分西哲之萬源之源。
评分西哲之萬源之源。
评分強邏輯哲學神作。通過“三喻”論證教育的本質是靈魂的轉嚮,教育的目的是喚醒靈魂中本已存在的知識,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把握善的理念,以達到正義的要求。書中可尋到許多教育思想的源頭,譬如義務教育觀、女子教育觀、兒童活動中心課程觀、因材施教和階段性教學原則等。總之內容豐富到腦容量溢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