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之族

群氓之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跃于中国,曾任职《大陆报》,后主办《中国论坛》杂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与鲁迅等人关系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65年以后任政治学教授,1980年曾到中国访问,拜访宋庆龄、丁玲与茅盾等人。28岁即写成探索1925—1927年中国革命的经典作品《中国革命的悲剧》,其间曾赴挪威访问托洛茨基。此外著有《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形象》、《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等。

译者介绍

邓伯宸,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现为《新观念》杂志专栏作者。曾获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译作包括《丘吉尔的黑狗》、《时间等候区》、《说谎:揭穿商场、政治、婚姻中的骗局》、《觉醒风:东方与西方的心灵交会》等。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哈罗德·伊罗生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6
译者:邓伯宸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43.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63043
丛书系列:理想国 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大众心理 
  • 社会心理学 
  • 哈罗德·伊罗生 
  • 社会科学 
  • 政治 
  • 心理学 
  • 历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欧洲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60年来,地球上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

美国人《群氓之族》作者发现,从1945年到1967年,因族群、宗教、信仰等造成的冲突,已经导致750万人死亡,而且迄今未止(按:这还不包括激烈的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本书作者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究族群的本质,讨论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多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一个世代之前,伊罗生曾在《群氓之族》中预言,“人类越是自以为现代,就越容易感到心里孤独,从而更想满足某种依附的需要。” 他认为进步着的时代将越来越匮乏和渴求的是人文关怀,而非理性。 美国学者白鲁恂为《群氓之族》所作序言中这样阐释,“原乡情怀仍将持续酝酿,新的...  

评分

怎么说呢,这本书给我的心灵慰藉大过它揭示的社会族群本质。近来在纷杂的新闻报道中,我渐渐感到内心的信念在动摇,疑惑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一位笃信科学的心理学工作者,我找来大量书籍阅读,企图为自己的心态寻找一个理论支持,一个科学概论,更重要的是寻找自我剖析和自我认...  

用户评价

评分

个人认为就大众心理学的研究读本来看,不如前面两本《乌合之众》以及《狂热分子》,资料不可谓不多,谈到了印度人、黑人、犹太人对身份的认同以及世界格局动荡给民族、国家所带来的巨变。印度千年的种姓制度、尼格罗几百年来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接纳,可是问题该如何得到解决没有更好的答案。每个民族都希望得到平等的权利,怎样的多元化才能让人类社会的各民族平等相待,满意彼此的生活形态。

评分

每一章节的标题=全书内容,啰啰嗦嗦。只具有材料价值。

评分

作者出身于新闻工作者,以海量的资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既是增分点也是减分点),分别从身体、名字、语言、历史等方面来探讨族群问题。在七十年代,显然这是一门不太被人关注的学问,但四十年后的今天越来越成为困扰政治家乃至普罗大众问题。坦率的说,作者对族群问题确实是抱有一丝悲哀的色彩,也没有能够给出一个明细的解决途径,但这似乎也对作者要求太过严格,在政治家那里实践了几百年的方法都无法奏效,何必苛求作者给出一个完满的解释呢?当下的中国和世界,族群究竟意味着什么?族群间究竟能否处于一个真正和睦的状态?真正的族群关系是我们今天被一些设施所“建构”起来的那样吗?那些建构能够造成那种状态吗?作者的判断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值得我们充分重视。读完此书,我觉得可以再去翻一下《想象的共同体》了,现在自己读书真是狗熊掰棒子

评分

尔尔。

评分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像文献综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