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双城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

译者:

石永礼(1927—2014),重庆人。1949年重庆北碚相辉学院毕业。1951年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从事编辑、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译著有《威弗莱》《多情客游记》《双城记》等。

赵文娟(1928— ),石永礼夫人。1949年重庆北碚相辉学院毕业。1950年起任中苏友好协会干部,1972年任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干部,1984年退休。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英] 狄更斯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石永礼
出版时间:2015-7-1
价格:CNY 2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020104307
丛书系列:名著名译丛书
图书标签:
  • 英国文学 
  • 查尔斯·狄更斯 
  • 狄更斯 
  • 英国 
  • 经典 
  • 小说 
  • 社会 
  • 法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狄更斯的此书最初读到的只是片段,后来找来完整的全书来读,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过去多年之后,对于此书最深刻的印象却不是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线,而是那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描写。书中的法国大革命似乎不同于我们历史教科书的那场大革命,各种残暴与死亡交织其中,这或许...  

评分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巴士底狱被攻占。史称巴士底日,现为法国国庆日。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共有8个塔楼,上面放有大炮,监狱内设一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  

评分

《双城记》的开头是一段名言:“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这段话被广泛传诵,早已超越国界,不过,美好和糟糕并存是一种什么样的...  

评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言之,...  

评分

我只想聊聊Carton,他是整部小说我唯一深爱的人物。当然,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有自虐倾向、自卑情结、柏拉图情结的读者爱他。 狄更斯本人一定也偏爱他,所以对他的描写才费尽心机。《双城记》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较单纯,从出场那一刻就一目了然:露西是温柔贤良的;曼内特医生是沧...  

用户评价

评分

前段很散,读的也略零碎。最后全部串了起来,读的更为流畅。整个过程不由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内容刻画在1789的法国大革命里,但不是历史小说,人物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却能合理地融入到历史中,与历史发生相互作用,实在太棒了。 另外,对于德发日夫妇特别是德发日太太是如何了解医生过往似乎没有交待,是否作为一个bug?

评分

少一星,译本问题。

评分

我毫不怀疑各民族种族的人类是一家,不然中外的历史为何总是如此相似?被压迫和损害的阶级愤然反抗,然而当他们夺取政权时就反过来大开杀戒,我无法批评任何一方,变的是掌权人,不变的是苦难。当时间流逝,喧嚣平息,灰尘掩盖住了曾经鲜红的血色和无尽的悲哀,历史书上只记载着一个伟大转折点,而转折之后的动荡将被人淡忘,直到下次下一次爆发。正如岩浆暗涌,火山喷发,炙热的岩浆毁灭所经过的一切,火山平静,灰尘掩盖凝固的岩浆,看似死寂的火山下,新的力量正在积攒。

评分

《双城记》,闻之久矣,今日得以读完。读到葡萄酒桶摔坏那段,我颇感费解,这是一堆什么描述?读完本书才联想到:葡萄酒桶应该是大革命之前的法国。葡萄酒是红色的,象征着血液。人民(暴民)们纷纷贪婪的喝着酒(嗜血)。

评分

卡顿的形象我想我会记住,但他的牺牲过于浪漫,几乎是成全。总之,这是个故事。说教可以通过故事吗?/浪漫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主干会失去实在的力量,用在旁节又会掩盖主干的光彩。设计又该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只能在于推进的契机,毕竟机遇在现实中也是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