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1749—1832),伟大的德国诗人,“狂飙突进”运动和德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威廉·迈斯特》等。
杨武能(1938—),重庆人。1957年入南京大学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先生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现为四川大学教授。译作有《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等,有《杨武能译文集》(11卷)行世。已出版论著《歌德与中国》《三叶集》等。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是歌德据自身经历写出的书信体小说,描绘了维特的爱情悲剧,抒发出一代青年的苦闷。小说面世后即风行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亦带着这本小书。两百余年来,维特的命运感动了一代代青年。
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果然深刻,他的思想是高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素,并不复杂,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相信理性和真挚...
评分我们中的很多人生来有颗敏感、纤细的心,易感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音律中的美妙音符,抑或是张爱玲笔下的缠绵悱恻。这样的人往往很细腻很美,若有天赋,容易成就大艺术家,例如意识流鼻祖普鲁斯特。然而同时,他们又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唏嘘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像歌德...
评分首先说点题外话。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问世给死气沉沉的欧洲带来一股维特热,年轻人十分推崇维特,学习他的服饰,他的言谈和行径,甚至仿习自杀。上流社会的主教谴责歌德此举无疑是戕害无知的年轻人。对此,歌德的回应是:“世间有些大人物用大笔一挥就把十万人送到战场,其中...
评分冷眼看世界,有时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生活反复交叉相错,再回首时,你我已经隔了万重山水。好在我说“大多数流落于时间”的时候,还会有人心疼我,不至于太过落寞。隔了时光的隧道,路途浩渺,你那里,我终究是去不成了的。清晨大雨,相对于昨日光阴的灰蒙蒙,只能说是风云...
评分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身边的人都喜欢她,老人临终时会请她去陪伴,有人生了病会请她去照顾,年纪轻轻就担负起照顾八个弟妹的重担,充当他们的母亲,并获得他们由衷的喜爱——然而,却有一个“文文静静”的男孩为她而精神分裂,被关进疯人院整整一年,另一个青年画家更为了她举...
前面不及后面好,有些浮华,少年不知愁滋味,斧凿痕迹有些明显。不过,25岁作,不失为优秀的作品。很好奇的事,维特,于连,弗雷德里克,拉斯蒂涅,乃至巴尔扎克,福楼拜咋都觉得人妻好呢?握草真有那么有味道吗?
评分为爱而死,是极为幸福的。
评分我十分佩服维特不与世浮沉的性格和决绝,他适合那个时代,相信崇高,相信价值的时代,如果到了这个时代,他得到的绝不会是赞许,只能是嘲讽。
评分藏书阁打卡·共读·少年时代看此书,觉得自己就是维特,十几年过去,重读,觉得自己完全不是维特。现在看他,宛如个神经病一样,那颗敏感脆弱的小心心真是容易碎呢!牢骚不断,看谁都不顺眼,无休止的碎碎念。时间让人成长,不会再狭隘的把自己控制在一种感情里面,为此惆怅、失落,甚至死亡。人的一生有意思的事情太多,而生命短暂,精力有限,不要画地为牢,在一个年龄段一定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够,然后,不抱怨,不后悔,心安理得接受自己的平凡。
评分20170312至20170318,文学性不错,已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