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日本 历史 纪实 战争 非虚构 广岛 新闻作品 约翰·赫西
发表于2025-04-14
广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45年8月6日8点15分,一枚神秘的“新型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三十余万普通市民对此毫不知情,随着一片无声的亮光闪过,他们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直接促成了二战的终结,也让世人见识到原子弹那魔鬼般的危害。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赫西应邀调查广岛原子弹爆炸,用清晰、冷静而克制的文字,记录了六个普通人的平常经历和他们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创伤记忆。
佐佐木敏子 东亚罐头厂人事部职员,正转过头与邻桌的女孩说话。
藤井正和 医生,刚在私人医院的门廊里坐下,准备看报纸。
中村初代 一位裁缝的遗孀,正从厨房窗户往外瞧自己的邻居。
威廉神父 德国传教士,正躺在吊床上看教会杂志。
佐佐木文辉 年轻的外科医生,在医院的走廊里,手拿一份血液样本,准备去做试验。
谷本清 广岛卫理公会牧师,刚到一个富人家的门口,想把一车衣服卸下来。
约翰•赫西(John Hersey),中文名韩约翰,1914年生于天津,十岁时随父母返回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完成学业。1937年夏天,他在暑假期间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易斯•辛克莱尔担任秘书,同年秋到《时代》杂志工作,两年后被派往《时代》的重庆分部。整个二战期间,他往返于欧亚大陆,为《时代》、《生活》、《纽约客》撰稿。
约翰•赫西是最早践行“新新闻”写作手法的记者(尽管他后来对这种手法不无批评),对美国的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广岛》、《阿达诺之钟》(A Bell for Adano,1945年获普利策奖)等。1965年起,约翰•赫西任教于耶鲁大学,长期讲授写作课程。1993年逝世。
2017已读23:光是这本小小的册子里描写的场景就已经叫人毛骨悚然了,无法想象留在那些活下来的“被爆者”心里,是怎么样的阴影。轻言战争者更是无法想象这些吧。可恨!可恨!
评分从几个幸存者角度再述了广岛的原子弹投掷后生活状态,还是很有纪录片文字感觉
评分痛苦
评分这个世界的记忆模糊不清。
评分这个民族即便在遭受战争重大创伤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对待他人的感激与礼仪,然而他们却也鲜少思考战争本身道义上的罪罚善恶;他们面对政府高压政策的实行学会逆来顺受和在忍耐与接受中寻找生存之道,同时也保持着对待信仰的狂热追崇与信赖,他们相信自己的战争会取得胜利,直至面对投降时也衷心相信是跟随天皇为世界和平做出牺牲,而并非反思自身作为侵略者的行为和意义。书中对总体战争的疑问值得思考,序非常推荐一读。抛开民族意识站在更宏观泛性的角度看最后一章感触良多,一面是作者冷静到极致的笔触叙述谷本清为了战后和平的所做,一面是穿插广岛之后各国研发成功原子弹氢弹的时间记录。战争,是全人类欲望的罪。所以能够理解作者最后落脚于宗教的原因,毕竟,年轻的人类无法承担的这一切,就由神来宽恕吧。最震撼佐佐木小姐回到广岛见到的一幕。
假设有人现在陷入困境,而你同时也目睹了困境时。毋庸讳言的,每个人都会被帮助他人,使别人解脱因困境产生的痛苦之上的行为所攫取。另一点不争的事实是,这种最初一闪而过的执念,终将随着光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模糊。在这个地方上过多停留,以至于你物质、精神上的方向都导...
评分 评分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二战的时候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原子弹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宣耀了它的存在。然后呢? 我们所有的认知仅止于那一句话而已。而简单认知的背后,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真实情况,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当时在做什么?爆炸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评分毁灭来得太快,甚至没空歇斯底里。 纪实新闻的冷酷笔触勾勒出不甚真实的场景,人类遭逢灭顶之灾时随波逐流的形态宛若火苗里的蚂蚁,无能为力又沉默寡言,数十年后,读者只能从上帝视角隔岸观火。 战争的钝痛绵延数十年,并非每个人的生命从此撕裂,但确实也因为灾难而走上不同...
评分本来就只是一本new yorker的长度,所以也就像看一本杂志一样,翻一翻一翻得就把这小薄本子翻完了~可是,这六十年前的专刊~嫩是建构了这样的图景,让人回到过去,终生难忘。 有人质疑hersey这么冷静的笔调,到底是不是真是个铁石心肠。这当真是个伪问题了,老老实实的叙述就是...
广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