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瞿同祖(1910-2008),长沙人。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年赴美国,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员。后去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5年回国,历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湖南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出席第二十七届欧洲汉学会议。1985年,以高级学者名义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阐述儒家思想与中国法律发展的关系。著有《中国封建社会》、《清代地方政府》、《汉代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瞿同祖
出品人:
页数:374
译者:
出版时间:2003-09-01
价格:2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036640
丛书系列:中华学术精品
图书标签:
  • 法学 
  • 法律 
  • 瞿同祖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 社会学 
  • 法制史 
  • 历史 
  • 法律社会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反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

本书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是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法律扎根于社会,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土壤也蕴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站在历史长河名曰“现代”的一端向前追溯,中国古代法律往往被视为对现代法治之反动,与“平等”、“民主”等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相对立。然而,摘下西化的眼镜,从中国社会的家族本质出发重新审...  

评分

儒家为体,法家为用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先生在本书中所言的“中国法律”和现代法律自不是同一概念。“中国法律”实为礼与刑的结合,其指导思想主要是儒家的思想,实以儒家思想为本,法家为用。法家的思想被后来占优势地位的儒家批判的吸收,纵然否认法家...  

评分

大约两年前,一位考上政法系统公务员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虽然看得费劲,但终究还是看完,没有半途而费。他推荐的理由也很特别:好玩,而这个理由已足够吸引我看下去。 确实,书里很多案例用今人眼光看,足够新奇,有的甚至可以说足够怪诞。不过,可能这才是传统中国社会的本来...  

评分

中法史在瞿氏之前未脱史学视野,瞿氏以社会学范式,将法律放在社会生活文化中研究;其选取刑案汇览中案例,以司法实践研究法律特征,相对主流范式更加接近真实的历史;其目的在于探询法律背后的本质特征,理解法律而非寻找规律,因而从家庭阶级入手,只探寻重大变化。此书意...  

评分

关于形式 作为一本法制史类的经典著作,却没有主流的通史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话题视角入手,注重考量各个时代的传承和发展,而非隔断性的考虑时代差异。如此集中的讨论某种社会问题和现象,让我并没有加深对各个时代法律特色的认识(其中不乏本人对法制史的薄弱基础原因),而是...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法律的特点如下:1.儒家化伦理对帝国法律影响甚大;2.重刑法轻民商法,尤其不重视个人财产保护;个人财产与家产、族产难分;在家国体制下,权贵、官衙对财产的剥夺很任意;3.纸面上的法律与实际执行的法律差距甚远,行政司法不分,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没有明确的限制,法外执行的情形严重,法律的执行与当事人的关系、身份、财富、权力和当权者的喜好密切相关,同罪不同刑罚,案例的意义较小,权法交易明显;4、国家权力的扩大逐步压缩个人、家庭、家族的自由裁量权,但明清对弑亲复仇的态度是个例外,原因也是儒家伦理政治化空前绝后,作为立国支柱允许儒家理论的一些副作用存在。5、伦理和是非不分,甚至为了符合伦理规范扭曲事实和解释。

评分

法制史必读。大家治学,风格严谨,内容翔实,行文反倒愈发朴素平易;往往是草包学者和砖家,最爱矫揉造作堆砌辞藻故弄玄虚。

评分

果然是五星好书,香香诚不我欺 @東國賤男子蕭湘

评分

强烈推荐,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

中国法律的特点如下:1.儒家化伦理对帝国法律影响甚大;2.重刑法轻民商法,尤其不重视个人财产保护;个人财产与家产、族产难分;在家国体制下,权贵、官衙对财产的剥夺很任意;3.纸面上的法律与实际执行的法律差距甚远,行政司法不分,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没有明确的限制,法外执行的情形严重,法律的执行与当事人的关系、身份、财富、权力和当权者的喜好密切相关,同罪不同刑罚,案例的意义较小,权法交易明显;4、国家权力的扩大逐步压缩个人、家庭、家族的自由裁量权,但明清对弑亲复仇的态度是个例外,原因也是儒家伦理政治化空前绝后,作为立国支柱允许儒家理论的一些副作用存在。5、伦理和是非不分,甚至为了符合伦理规范扭曲事实和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