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法学 苏力 法律 法社会学 送法下乡 法律社会学 法理学 朱苏力
发表于2025-02-24
送法下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一部基于实证调查,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理论著作,它力求开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给读者智识的挑战和思想的愉悦。
本书分四编。第一编以送法下乡、法院行政和审判委员会三个制度为切入点从达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基层司法的制度问题及理论问题。第二编针对区际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司法研究之空白;集中考察基层司法中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力求将传统司法理论中看不见的初审法官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化”,纳入一般的理论分析。第三编考察中国基层司法中包括法官在内的各类法律人。第四编考察了法律实证调查中的权力问题。是对本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东台,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主要著述有学术论文、评论70余篇:自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规制与发展》《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法理学问题》《司法过程的性质》《国家篇·法律篇》。
二读。也许是苏力最好的一本书。苏力强调经验研究,反对在概念中打转,反对法学研究中充斥意识形态或他有时说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在法学界,“理论结合实践”的口号是天然的学术正确,但这一口号也仅仅停留于口号,具体的法学研究中经验研究极度缺乏,更多是通过挂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之类的套话把自己的主张和现实“结合”起来,是在缺乏经验研究支撑的命题之间打转。我也反对空疏的研究,而所谓具体、扎实的研究一定要有材料:或者做文本,或者做经验研究,而不是在口号层面打转。就此而言,当下的法学研究不仅缺少经验研究,也缺少真正的文本研究,没有严肃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苏力认为没意义?),只有意识形态口号,只有真理昭明后的启蒙宣传,写的是社论而非学术论文。严肃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只会破除意识形态身上的理所当然性。
评分在深圳的火车夜读过来,晃晃荡荡的,书里写的也不是什么刻板的内容
评分刚开始看时,觉得挺有意思。看到后面,行文的啰嗦有些无法忍受。苏力做的工作,是对当时的司法制度运行的细节进行描述,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原因。这种工作最后得出的结论,司法制度的问题,有些情况下是无可奈何的现实。追求法治的理想,就要超越苏力的无可奈何。
评分苏力悟性极高,具备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但论证过程还是本土化或者说有失科学严谨。
评分第一遍结束与第二遍结束是那么那么不同
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主题鲜明、新意迭出,力图糅合“本土资源”与“西学源流”的冲突,是难得的有“意思”的书:文章立论是法律专著,研究理路是本土调研,叙述手法是文学深描,论证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全书总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以送法下乡、法院行政...
评分与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类似,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也是一本深入基层调研,在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著作,它们的相似之处更在于,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提出了制度本土化的问题,在一片西化的浪潮中提出了本土资源的问题。 我对法律领...
评分 评分 评分导论:四个问题 作者在导论中就本文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原因做出了解答,他提出了四个问题,并分别作了回答。 一、 为什么研究司法? 1、中国应当实行法治,然而法治的理想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技术层面,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技术保障,任何伟大的理想都不可能实现,甚至会...
送法下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