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为一门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ISBN:9787108020543,作者:(德)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著;倪梁康译
张任之/邱鹤飞译,《现代哲学》,2009年第4期。 以下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马克斯·舍勒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1913/16,下文简作《形式主义》)二者之间一些基本差异的阐述,但在一篇文章的框架之内不可能详细阐述现象学分析和十八...
评分内容就不说了,舍爷的经典,当然读起来也比较费劲。 但是出版社没必要在硬件上也搞得这么费劲,印这么厚,既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翻阅。 1000+页啊,你以为用的字典纸还是圣经纸啊?! 像三联的版本一样出成上下册不是很好吗? 不理解啊不理解~~
评分自由这一“形式”必须具备内涵。对于一个缺乏评价事物的概念的人,一个生活在唯我论真空中的人来说,自由毫无用处。这种人毫无根据的想要眼前的一切,却对自己的选择所涉及的客观秩序一无所知。我们无法单纯从选择概念得出行为的目标。我们必须表明行为者如何评价他打算去做的...
评分關於康德VS海德格爾的倫理學之所以貼到這裡,是因為不糾纏于具體的哲學家而看主體解釋路線倫理學VS世界解釋路線倫理學這兩種路徑的話,舍勒的這本《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正與海德格爾一樣同屬於世界解釋路線倫理學,所以談論康德VS海德格爾也就可以替...
评分自由这一“形式”必须具备内涵。对于一个缺乏评价事物的概念的人,一个生活在唯我论真空中的人来说,自由毫无用处。这种人毫无根据的想要眼前的一切,却对自己的选择所涉及的客观秩序一无所知。我们无法单纯从选择概念得出行为的目标。我们必须表明行为者如何评价他打算去做的...
比较有才的还是在意向性和人格的结合
评分比较有才的还是在意向性和人格的结合
评分必读书目,但有些部分需批判性参考。
评分舍勒所谓之先天性亦即本质性不是如康德从与知性主体相关意义上去界定,而是其本身就在自身被给予性领域之中。他拒绝康德将主体的普遍有效性等同于先天性的做法。因为就这种本质性与何物性而言,完全有可能存在着一种只被甚至只能被一个人洞察到的先天。而此时的先天已然从主体形式返归世界本身,质料先天主义由此呈现其客观主义的面容。在世界之中发现真正的先天本质性,这是现象学对康德哲学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就是在后者的主体性形式先天之外发现被给予性方式中的关联性先天,这种先天概念,胡塞尔认为康德从未触及过,因为后者从未弄清纯粹的观念化。舍勒的先天概念显然接受了现象学的这种观念化:不依赖我们所作的观察的数量,归纳的结论,从一个有关的存在领域得出世界的本质的构造形式,以此方式获得的知识“我们用学院派的语言称之为先天。
评分舍勒所谓之先天性亦即本质性不是如康德从与知性主体相关意义上去界定,而是其本身就在自身被给予性领域之中。他拒绝康德将主体的普遍有效性等同于先天性的做法。因为就这种本质性与何物性而言,完全有可能存在着一种只被甚至只能被一个人洞察到的先天。而此时的先天已然从主体形式返归世界本身,质料先天主义由此呈现其客观主义的面容。在世界之中发现真正的先天本质性,这是现象学对康德哲学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就是在后者的主体性形式先天之外发现被给予性方式中的关联性先天,这种先天概念,胡塞尔认为康德从未触及过,因为后者从未弄清纯粹的观念化。舍勒的先天概念显然接受了现象学的这种观念化:不依赖我们所作的观察的数量,归纳的结论,从一个有关的存在领域得出世界的本质的构造形式,以此方式获得的知识“我们用学院派的语言称之为先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