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宗教 哲学 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 英国 随笔 英国文学 散文
发表于2025-05-16
写给无神论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 。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英)阿兰·德波顿他,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23岁以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初试啼声即大放异彩;此后的《爱上浪漫》和《亲吻与诉说》继续激活我们的阅读体验,开掘传统小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5岁就入围法国费米娜奖;27岁完成惊世之作《拥抱逝水年华》;31岁出版《哲学的慰藉》,拿古典的欧洲智慧为现代人疗伤;33岁带着满腹诗书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开讲《旅行的艺术》;35岁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身份的焦虑》的途径;37岁的他撰写的《幸福的建筑》成为英国热播电视节目《完美之家》的创意源泉;41岁的他,继续将睿智的眼光投向工作领域,……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思考《工作颂歌》,成为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最适宜当前形势的作品;41岁的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由此引发《机场里的小旅行》;最近,“哲学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贯的在哲学和宗教之间旁征博引,自由进退的优雅笔触,带来一本具有最抚慰人心的,号召大家从宗教中偷点什么东西为己所用的供广大无神论者阅读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没有了上帝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彩却又孤独绝望的世界。
评分写在读本书之前:正如“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淡漠”。有信仰者的反面也不是无神论者,而应该是对信仰漠不关心的人。
评分并非批判,而是卸下神祉的寓意,把神看做一个无处不在的倾听烦恼的伙伴。
评分喜欢阿兰,最主要是他够敏锐,也够知心,让人强烈感觉到共鸣,觉得不孤独,因此得到慰藉。
评分作者谈论的不是宗教信仰的神,而是宗教本身,是人类社会的结晶
本书内容2星,另加1星感情分,不枉我追他十年。 德波顿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得说自己很不喜欢这本书。但凡喜欢只需一个理由,不喜欢却有无数个理由。这里,只简略提一些。 “我们绝不缺乏可用来取代宗教圣典的文化材料,只是我们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这份...
评分1 《写给无神论者》已是阿兰•德波顿的第十一本书。而此前我第一次也是唯一读过的只是他的《哲学的慰藉》。那大概是六七年前读初二时候一个苦寒江南冬日的下午。因为是农历的大年初几,母亲在下午行将结束时在厨房准备着较之平常富有过年气息的晚饭。几乎是一口气把...
评分我基本上也可以算是一个德波顿的粉丝,从第一本《哲学的慰藉》开始,就对这个“英伦才子”的文字格外倾心,后来《旅行的艺术》和《身份的焦虑》也没有让我失望,虽说对于《爱情笔记》这类的文学作品并不感冒,但完全无损于我对于作者的喜爱。正是因为如此,当我看到《写给无神...
评分看到书评里基本上都是四星、五星,也全都是夸这本书的,我实在是诧异。可能大概观点不同吧,不过还好看到有短评中写出这本书的败笔之处的。 首先声明我是德波顿的脑残粉,打心底里喜欢他写的东西,他的每一本书(翻译过来的)我都读过,抛开各种翻译的问题不讲,即使存在翻译上...
评分因为研究一个小课题,又读此书,特别是此章节,诸多启发。 (一)接受何种教育 1、世俗教育假定受众能够拥有一定的良知和平静,成熟、独立。 世俗教育强调文化的传承,即提供大量事实性信息;大学师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投入是认真而感人的,其教学内容和考试题目旨在培养视野狭窄...
写给无神论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