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主题乃当今国内外诸人文社会科学之聚讼焦点,其学理解释尤为国内学界所急缺。慈继伟先生积其深厚的海外博学资源与其共独到的本土道德现实体察于是书,力超康德至罗尔斯一系的西方正义伦理之规范性研究范式,自辟正义之解释性研究理路,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正义的两面性、即:个人自愿遵守正义原则之动机的有条件性与社会正义要求对个人的无条件性。
当你发现,自己的愤恨其实更多的出自自利的动机,你厌恶他人侵害你的利益甚于他们破坏公平和正义,你不必感到羞愧,这只是说明,你拥有了自省的能力。《正义的两面》说,利己主义是正义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人没有自私的倾向,正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除非自欺,利己主...
评分正义,应该不以人的好恶、不以谁的利害关系而转变,它应该是支撑着世界的磐石! 正义,不是人们嘴里随随便便说的那个词,而是冥冥之中注视人间是非善恶的那双眼,让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无欲,更无情! 正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或者是某些人高昂的姿态,而是生命中注定不...
评分《正义的两面》 慈继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二十万字,四十分钟读完 很枯燥的书,但至少弄明白了这里的正义其实说的是公正的建制,是制度。作者说的没有错,不存在一个所有人都有充分理由同意的正义的制度。所谓共识真的存在吗?只是一个善良的预设吗? 正义的两面,一面是作...
评分正义,应该不以人的好恶、不以谁的利害关系而转变,它应该是支撑着世界的磐石! 正义,不是人们嘴里随随便便说的那个词,而是冥冥之中注视人间是非善恶的那双眼,让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无欲,更无情! 正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或者是某些人高昂的姿态,而是生命中注定不...
评分正义,应该不以人的好恶、不以谁的利害关系而转变,它应该是支撑着世界的磐石! 正义,不是人们嘴里随随便便说的那个词,而是冥冥之中注视人间是非善恶的那双眼,让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无欲,更无情! 正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或者是某些人高昂的姿态,而是生命中注定不...
慈继伟老师的这部著作问题意识鲜明,对照当下中国发现很不幸的仍具有时代特色。与Rawls,Barry等学人著作不同的是,本书采取了所谓的解释性研究理路,令其面对的问题难度比前者的规范性分析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书旁征博引,语言畅达,尽管如此,由于理路限制文中的结论似乎需要更多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支持。
评分很棒
评分本科就想看了,拖到今天才看。所谓“正义的两面”,是指正义的形成是有条件的,道德主体眼中的正义却可以表现为无条件的道德律令。正义是利益交换的规则,别人对我履约我才对别人履约,否则便是仁爱而非正义了,仁爱是无条件的,你打我左脸我再让你打右脸。而如果别人履约了,我却还是想逃避对别人的义务,且不为此自责,那便是自利。因此在康德的意义上,正义是他律的(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意识到了正义的这一条件性,但不愿放弃自律这一术语)。正义的无条件性是指道德主体往往视正义为无条件的命令。这要从个人正义心理的社会化来解释。当法律秩序已经保证了利益交换的相互性时,当道德教育、意识形态灌输强调正义的无条件性时,人们就会“遗忘”(尼采)正义的相互性条件。当然,这只是在道德主体的心理层面把正义的条件性暂时掩盖起来了。
评分: B82/8322
评分大彻大悟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