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川,1971年齣生,河北威縣人。《財經》雜誌主筆。已齣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國改革紀事》、《爭鋒:一個記者眼裏的中國問題》、《風雨兼程:中國著名經濟學傢訪談錄》、《共和國部長訪談錄》、《我與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作品,被評為“2006年十大好書”之一。
慈禧是晚清的功臣還是罪人? 袁偉時 vs 周有光
《欽定憲法大綱》是否隻是一紙空文? 蕭功秦 vs 楊天石
辛亥革命是否隻是純粹的偶然事件? 李澤厚 vs 章開沅
辛亥百年是否能作為今日鏡鑒? 雷 頤 vs 硃維錚
周有光題贈劉香成《壹玖壹壹》:
1911年是中國走嚮現代的第一步。雖然事實上的皇帝不斷齣現,可是皇帝的名義誰都不敢用瞭。我們希望中國再嚮前走一步,既沒有皇帝的名義,也沒有瞭事實上的皇帝。
李澤厚:
梁啓超是為瞭改良而講革命,我講告彆革命是為瞭能夠慢慢改良,中國太難改變瞭 ,就像魯迅講的,“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你聲稱要把屋子拆瞭,最後人傢纔同意你開個窗戶。
金耀基:
閱讀這本《告彆皇帝的中國》,更會深信中國今後必須撥開“不斷革命”、“繼續革命”的思想迷霧,在經濟改革與現代化之後,再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實踐自我改革,尋求一條建造中國現代政治文明、長治久安的道路。
本書由馬國川先生圍繞“辛亥百年”的主題,對海內外十二位著名學者進行訪談的采訪稿組成。
書中十二篇訪談對辛亥革命的本質、成因與遺産進行瞭政治、曆史、軍事、法律、文化等多層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瞭辛亥革命後一百年間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經驗和教訓,探討瞭處於社會轉型期的當代中國 未來曆史走嚮。
在采訪者的叩問下,書中十二位學者基於各自的學問背景與獨思創見,錶述瞭對辛亥百年之間大事件不同的解讀與評價,形成一場在認知與價值觀層麵上的精彩論辯。讀者通過閱讀這場論辯,必能對辛亥百年的整體認識大有增益,同時享受一道豐厚的思想盛宴。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北京《财经》杂志的马国川记者为了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纪念活动,不辞辛劳,采访了大陆、台湾和海外的十二位著名学者。大陆的是周有光、章开沅、李泽厚、袁伟时、杨天石、朱维铮、萧功秦、雷颐和高全喜;台湾的是许倬云;海外的是余英时和刘香...
評分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北京《财经》杂志的马国川记者为了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纪念活动,不辞辛劳,采访了大陆、台湾和海外的十二位著名学者。大陆的是周有光、章开沅、李泽厚、袁伟时、杨天石、朱维铮、萧功秦、雷颐和高全喜;台湾的是许倬云;海外的是余英时和刘香...
評分近十年来一直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扭曲的历史观进行自我修复。各种观点的碰撞也曾让人茫然,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恰是,把辛亥的话题放在一起,让大学者们在同一本书中碰撞。 明显的是,书中贯穿着作者自己的观念,好在对作者的观念我基本认同。 仔细研读这些分歧,其实总能发现,基...
評分两派意见,一派的主将是李泽厚先生,一派的主将是余英时先生。一派认为要告别革命,一派却认为辛亥伟大。两派的观点皆有可取之处,但是事实证明革命是清政府自找的。 里面两位先生比较好笑,一位是周有光先生,估计是年龄大了,和记者两人各说各话,估计记者也很崩溃,草草收...
評分两派意见,一派的主将是李泽厚先生,一派的主将是余英时先生。一派认为要告别革命,一派却认为辛亥伟大。两派的观点皆有可取之处,但是事实证明革命是清政府自找的。 里面两位先生比较好笑,一位是周有光先生,估计是年龄大了,和记者两人各说各话,估计记者也很崩溃,草草收...
有點腦子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書,如果能夠采訪下汪暉、甘陽等人,多聽幾種不同的聲音就更好瞭
评分豆娘你是傻比麼 繁體版都不讓哥添加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書,如果能夠采訪下汪暉、甘陽等人,多聽幾種不同的聲音就更好瞭
评分酣暢淋灕的閱讀體驗,藉機可一窺諸位大傢的評價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