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的中国

告别皇帝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国川,1971年出生,河北威县人。《财经》杂志主笔。已出版有《大碰撞:2004—2006中国改革纪事》、《争锋: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问题》、《风雨兼程: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共和国部长访谈录》、《我与八十年代》等,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马国川 访谈
出品人:后浪
页数: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1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04075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辛亥革命 
  • 中国 
  • 访谈 
  • 晚清 
  • 马国川 
  • 文化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慈禧是晚清的功臣还是罪人? 袁伟时 vs 周有光

《钦定宪法大纲》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萧功秦 vs 杨天石

辛亥革命是否只是纯粹的偶然事件? 李泽厚 vs 章开沅

辛亥百年是否能作为今日镜鉴? 雷 颐 vs 朱维铮

周有光题赠刘香成《壹玖壹壹》:

1911年是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虽然事实上的皇帝不断出现,可是皇帝的名义谁都不敢用了。我们希望中国再向前走一步,既没有皇帝的名义,也没有了事实上的皇帝。

李泽厚:

梁启超是为了改良而讲革命,我讲告别革命是为了能够慢慢改良,中国太难改变了 ,就像鲁迅讲的,“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你声称要把屋子拆了,最后人家才同意你开个窗户。

金耀基:

阅读这本《告别皇帝的中国》,更会深信中国今后必须拨开“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思想迷雾,在经济改革与现代化之后,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实践自我改革,寻求一条建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长治久安的道路。

本书由马国川先生围绕“辛亥百年”的主题,对海内外十二位著名学者进行访谈的采访稿组成。

书中十二篇访谈对辛亥革命的本质、成因与遗产进行了政治、历史、军事、法律、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反思了辛亥革命后一百年间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 未来历史走向。

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观层面上的精彩论辩。读者通过阅读这场论辩,必能对辛亥百年的整体认识大有增益,同时享受一道丰厚的思想盛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北京《财经》杂志的马国川记者为了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纪念活动,不辞辛劳,采访了大陆、台湾和海外的十二位著名学者。大陆的是周有光、章开沅、李泽厚、袁伟时、杨天石、朱维铮、萧功秦、雷颐和高全喜;台湾的是许倬云;海外的是余英时和刘香...  

评分

两派意见,一派的主将是李泽厚先生,一派的主将是余英时先生。一派认为要告别革命,一派却认为辛亥伟大。两派的观点皆有可取之处,但是事实证明革命是清政府自找的。 里面两位先生比较好笑,一位是周有光先生,估计是年龄大了,和记者两人各说各话,估计记者也很崩溃,草草收...  

评分

读的是牛津版的叫《没有皇帝中国》,一词之差差距很大。 12个访谈者对辛亥革命有12种解读,在孙中山的评价上也褒贬不一。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其实也只是处在一直在寻找权威的过程中。从慈禧到孙中山,从袁世凯到蒋介石。精英...  

评分

央视纪录频道自开播伊始便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向观众介绍古代中国的伟大文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尽管有着相同的相貌、相同的文字,可是古人的所思所想、行为举止与现代中国已有天渊之别,不由使人怀想起现代中国的起源之处。 2011年,举国纪...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以古喻今好明显,采访者的倾向性很强……

评分

有冕的皇帝告别了,无冕的皇帝还在呢,现在谈告别皇帝还太早了。

评分

豆娘你是傻比么 繁体版都不让哥添加

评分

买了牛津版的《没有皇帝的中国》,在豆瓣建条目,数次不通过。才知道“没有”和“告别”二字差别巨大。

评分

针锋相对的观点放在一起 高下明显,如屎李泽厚,如金余英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