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言论自由 大法官 宪政 法律 言论自由 美国 政治 社会学 法学 批评官员的尺度
发表于2025-02-24
批评官员的尺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和律师的形象。
关于作者: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1927年3月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1948-1952)、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1955-1964)、伦敦记者站主任(1965-1972)、专栏作者(1969-2001),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刘易斯的妻子是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格丽特•马歇尔,两人现居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关于译者: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法律出版社,2010)、《刑事没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2009)、《玩转民主:美国大法官眼中的司法与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曾为《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看历史》杂志专栏作者。
译者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frankhe/
任何一种今人视之“政治正确”的观念,都经历了漫长时间中的不断讨论与修正。以涉及到南方种族问题的诽谤案为线索,串起了美国宪政史上大珠小珠般的案例,言论自由的尺度与定义便在当下的语境中更新演化。大法官的文书写得慷慨漂亮,极具思想性。而一个隐含的参考尺度是英国,美国的宪法历程是弑父的。
评分如果有心细读的话,美国最高法院的运作机制、言论自由的价值及其证明、言论自由和名誉权之间的两难困境、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诽谤法的渊源与发展、英美法系的利弊,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足够清晰的解答。顺便,还能欣赏一大票牛逼闪闪、响彻时空的名人名言。
评分掩卷略思,仿佛食淮南之橘。该案个中委曲及深远影响,自然毋庸赘言。但这一切建立在如作者在篇尾所说的美国的“乐观主义”之上,亦即官民法的良性互动。而在我朝,看不到如此局面。官对民,民对官与法,都有着近乎完美的道德、素质期待,这种期待如不能实现,则必陷入纷争动乱,将对方和自己分别置于天平的两个极端。
评分新瓶装旧酒,跟《言论的边界》有大量重复内容,不过是把重点放在了沙利文一案上,把过去顺序的事情插叙着讲出来。在美国最高法院运作形式上放了大量笔墨,中国人读起来必然隔膜。并不适合像宣传的这样广泛推广,之所以成为畅销书,主要是译者的名气大,加之中文标题讨巧。
评分修行136th,在我看来,一本杰出的有关这类人类终极话题的书,最终收束总结的部分必然会让我陷入茫然困惑与思考,这本书做的很成功。因为这类太宏观与深远的话题是没有答案的,公允的描述现状与给出目前两种主流对立思潮已经做的足够多了。但是,消极影响是让我有重新回归强人政治与理性独裁信徒的趋势,最后连续五章反思章节让我不得不悲观的认同无论政治制度设置的初衷多么正义,方式多么巧妙,依然无法避免被钻空子,被巧妙的利用,被有资本者以本伤人,我一直在想自己对精英政治的推崇与反弥赛亚情结的同时具备是不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也许是的
“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被誉为是评价言论自由最恰当的一句话,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也可看做是对本书定位的宣传。作为一本关于法制史的书,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法制社会在践行宪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反思。正如最后一章所表达的那样,对待一种社会法制基础,要看这...
评分“无冕之王”的第四权 7月底,当微博上疯传纽约州同性恋结婚的新闻,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84岁老人拄着拐杖登记结婚,有多少人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斯奈德诉菲尔普斯案”呢?而当默多克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在英国议会被听证,让无数人回忆起1970年代导致美国尼克松...
评分小时候上思想品德课,我不能理解老师讲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是真正的自由”的意思。自由不就是随心所欲吗?有了限制,总是有人管着我,谈何自由? 现在想来,“自由平等”经常放在一起说是有道理的。虽然表面上两者是关于人权不同层面的描述,但在现实中保障自由的实际...
评分想必我们都听过“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认识到什么样的批评是被允许的,批评和诽谤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小心翼翼的划好这条线,美国大法官们的头疼,争辩,几乎贯穿了美国历史。 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纪实文学,而是由此案为出发点,...
评分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8b9cfd01015xpu.html 去年老师讲解言论自由,要求阅读《Make No Law》,也就是国内畅销书《批评官员的尺度》的英文版。我手里两个版本都有,英文版的是First Vintage Books Edition,September 1992版。中文版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批评官员的尺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