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党员、党权与党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出版者:华文出版社
作者:王奇生
出品人:
页数:4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75330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民党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王奇生 
  • 政治 
  • 政治学 
  • 民国史 
  • 民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中讲述了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王奇生的核心观点是:国民党1924年效仿俄共组织的改组中,只学到了列宁主义政党的组织形式,而没有学到其组织内蕴,导致国民党的组织实力相对于中国的统治规模而言堪称“虚弱”。国民党空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只能称之为弱势独裁政党,是一个罕见的在执政初期就...  

评分

评分

评分

如标题所说,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对国民党才算是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读起来并无丝毫的晦涩,我自己可是酣畅淋漓地把这本书读完的。 本书纠正了我自己不少以往的思维误区,也让我对国民党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随便说...  

评分

有新意,不错。但出发点能不能再换换? (1)为什么党组织的强弱就能够决定最后的胜败?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似乎并不如此,无政党组织也可以。这里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2)如果仅从组织的角度来讲,都学习了苏共,为什么苏共这么强大的组织最后失败了?到台湾后国民党的组织加...  

用户评价

评分

国民党固然有先天不足,后天学俄共学了了个半吊子的因素。但是在党组织尚且稚嫩的阶段幸运地或者是不幸地获取了全国形式上的最高政权,也是很大的影响。好像一个男生在自己最穷最傻的青春期,遇见了一生的女神。

评分

作者总是喜欢罗列国民党万般事实,一针见血给予剖析,再点到为止,欲说还休,“有的党”....略有影射之味。国民党之弱势独裁面对穷凶极恶之强势政党,时遇不济,内有学良将军断十年剿共于一朝,外有日本帝国主义振长策侵宇内。本就脆弱之体,未得良医与静养,已至倾覆,实乃国之不幸。而党的运作模式之失,又成为有的党行新党治之鉴,有的党其内部党员,党权与党争,更甚于国民党,其影响亦借由无所不包之触角蔓延至每个国民,自始至终,内斗和猜忌永远是人心之间难以弥平之痕。

评分

几个缺陷:过分偏重战前历史,对1937—1949年的情形叙述明显偏少;基本没有涉及国民党组织在农村的运作及其与农村各阶级的关系;基本没有涉及国民党组织在地方的运作及其与地方军阀的关系。

评分

先天不足,时运不济,狗皮膏药,越贴越错

评分

本书选题好,胃口大,资料来源较为单一,可贵之处在于系统的分析了“弱势独裁”,有现实意义。前1/3循序渐进,叙议结合,说明了国民党为何只好形成这种形态;中间1/3结合事例具体分析,数据虽多,宏观微观转换时常把握不好;后1/3论述片面,不能充分支撑观点,完全可以把抗战之后的部分去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