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布什当年在清华讲“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民”,正好道出了美国教育的精神,对那些在苏联模式下被当零件锻造而又自以为是的“精英”,是很恰当的一课。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权威主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北京晚报》、社科院政治所工作;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已经出版有《右翼帝国的生成》《炫耀的足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精英的阶梯》《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仇富》《北大批判》等书。他长期为海内外报刊撰写评论文章,是中文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新浪博客有2200多万的访问量,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读者,是思想文化类博客的冠军。
原本带有褒义成分的“精英”一词,现在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嘲讽。尤其是在一些“草根”眼中,“精英”多是脱离大众,利用信息不对称、专业门槛等谋一己私利的既得利益者,从而被当做“道德洼地”。 这一指责,本质上是出于对“精英”们的不信任,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权力或金钱...
评分早年是很喜欢作者的书,就象一口气买了易中天老师好几本书一样,起先觉得十分新鲜,后来就越来越无趣了。最后好象全忘记了,只记得两位老师都有个女儿,而且都是精英。看来。二位老师自己是成功的培养了自己家的精英。 你家有精英,不等于大家都必须成精英。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评分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这种寄宿学院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当初造就盎格鲁一撒克逊的统治阶层的狭隘目标,越来越强调多种族、多阶层的聚合。但是,尽管受教育者的范围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元化,寄...
评分“精英”这个词太势利 本报记者 李芸(2010-03-15 01:05:21) (《培养精英》是多年观察分析美国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心得精选) 负责《培养精英》一书的编辑告诉记者,薛涌是一个愿意和媒体打交道的作者,虽然远在美国,但采访属于“今天...
评分薛先生这本书虽然是前几年文章的总汇,但是写的很平实自然,加上薛先生的读书教育背景都和教育有关,所以读起来更加可信。比仇富好点。 现在比较流行的薛先生和陈志武先生都是耶鲁出身。写的文章都是平实中有真谛。是偶然还是其他?书中对人文和研究型大学的分析和趋势,很有助...
断断续续读完此书,因为它并不是一本轻松消遣的书籍,书中展示的世界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正因为如此,给我冲击会很大,也算起到打来眼界的作用,甚至勾起了去读美国历史和了解美国的民主的兴趣,我想它也会潜移默化的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总之,虽然读的人少,但的确是一本好书,会接下来阅读作者的其它的书籍的
评分2013年7月3号借于南理工图书馆
评分有时候我们沿着他们的路走,有时候他们的路走错了,有时候我们走岔了路……
评分读过八万多字的连载,觉得算是言之有物,尤其是一笔经济帐,算得门儿清。
评分断断续续读完此书,因为它并不是一本轻松消遣的书籍,书中展示的世界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正因为如此,给我冲击会很大,也算起到打来眼界的作用,甚至勾起了去读美国历史和了解美国的民主的兴趣,我想它也会潜移默化的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总之,虽然读的人少,但的确是一本好书,会接下来阅读作者的其它的书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