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講義》為孟森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國明清史研究的開創者,成就卓著。《明史講義》雖為講義,但卻是第一次用新體裁係統地講述明代曆史,作者以《明史》考證明朝史事,並引證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內容充實,並具有極明顯的學術深度,對後輩學者影響極大。《明史講義》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曆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瞭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贤而兴国,奸而误国;文官有气节,宦官瞎折腾。 ------ 1. 太祖——洪武 作者对朱元璋非常推崇。朱元璋建立了一整套制度,相互配合,相当完整,正是这一套制度保证了明朝两百多年,虽屡屡出奸臣、屡屡皇帝不上朝、屡屡大臣被当廷打死,老百姓生活一直也还算是太平的。 ...
評分其实很不想用这个题目,毕竟民族只是一个暂时的血缘地缘社会结合体,抛开感情的层面,其实并不一定要苛求什么“纯种纯文化”的汉人,但是元清两代确实对原有的汉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几乎只留下基本的东西,很多原本应该存留的被冲洗掉了,代之以残酷的蛮荒印记...
評分第一次写书评,本不欲写,志才鄙陋,恐遭人哂。二来时间太少,写之觉繁。终写之因,在于此书为历史著作中尤为精细者,介绍给初涉明史之人。 1、结识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曾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政法大学,后回国后因睹政界之污,故弃政从教...
評分民国老学者写的讲义,明史其实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还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后来立志要读完明实录,但是太多了,最后作罢,留待以后。 明前承蒙元,后接满清,与汉并称三代以来得国最正。刘邦出身虽然也很贫寒,至少还算是吃官家饭。朱元璋出身就更低微,农民,乞丐,和尚...
評分孟森虽然是老一辈的历史学家了,但是在明清史研究方面依然是“大家”。这本明史讲义字数不多,却很有特色:不是仅仅罗列史实,作者的史识也很有深度,比单纯的历史教科书好多了。 不过这本书用文言写的,所以言简意赅。对文言文不熟悉的人可能读起来比较吃力。
「明史講義」是孟森先生的明史專著,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摘錄精選並加之自己的多方搜尋甄彆而來。書中諸多觀點都已被史學傢和大眾所接受,比如明太祖勵精圖治的各項政策的由來、實施和運轉百年後的衰落,以及對明實亡於萬曆的論斷,對南明顛沛與其必然之結果分析。孟森先生堅持傳統史觀,注重對人對事的分析,從先生的點評來看,總能夠跳脫齣習見,根據史料和閤理推測來提齣自己的見解,成一傢之言。但也不得不說,孟森先生的筆觸相當生動,其中夾雜瞭大量的私人情感,或欣然、或贊許、或憤恨、或怒斥,全都躍然紙上。不過這些情感都是建立在穩健客觀的事實基礎上,從蛛絲馬跡中剖析人物的確切心理,讀來令人不得不信服,拍手稱快,與之相和。
评分《明史》加上《實錄》,捲帙浩繁,孟心史先生此書可以說是帶領讀者進入瞭明史大門,無論是取捨分析史料還是流露齣的史觀都很有啓發性指導性,不受時代所限製。隻是先生對明太祖之贊譽近乎於"忠粉"的狀態,有問題也是齣發點好之類的評價,個人不太認同。我閱讀目的不深,所以這一橫排簡體版本足夠滿足需要,如果深度閱讀大概還是中華竪排繁體版更適閤。
评分六年前讀近奪門,今從頭重讀。文概考備,見解獨到,至今仍不覺過時。隻“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一句,就不知勝過多少庸夫之見,惜先生未親見開國,以知漢明之繼。通俗讀物過度塗抹帝王將相,甚至為之謳頌的毛病,本書絲毫未犯。早前讀當年明月的書,翻看瞭兩三遍,頗為喜歡,現在再讀本書,纔知二者眼界之彆,不過兩書立意不同,不必苛求前者。
评分三代以下,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細品本朝太祖言行,多與明太祖重閤……
评分是《明史》講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