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

大分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起),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13—2014年)。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获1994年费正清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获2000年费正清奖)等。

出版者:
作者:[美]彭慕兰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84
译者:黄中宪
出版时间:2021-4-29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77377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费正清奖得主彭慕兰经典代表作,资深译者奉献中文世界全新译本

.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国家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非常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新世界(美洲)比任何亚洲周边地区都更能为欧洲提供发展所需的初级产品。大量输入的外部资源使西北欧克服了自身的生态限制,人口急剧增长,制造业进一步专业化。煤炭、新世界和全球形势相结合,共同让欧洲沿着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节省劳动力的道路往前走。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发展却陷入停滞。东亚经济核心地区被迫走上了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进入21世纪以后,500年前大分流开创的世界经济是否已经终结?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彭慕兰与《大分流》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关于明清江南经济发展及其性质的研究可谓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的关怀与温度虽随着政治风浪几经起伏,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从三十年代的社会史论战,到建国以来的史学界在意识形态指导下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二...  

评分

文明演进类似物种进化——在没有强烈的外力推动下,文明体不可能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是渐进地从一种文明形态转化到另一种文明形态。这种转型能否成功,在于文明体是否突破了某些关键的“阈门”。在15世纪以后的历史中,欧洲比中国更早地走向了工业化的资本主义,正因为前者...  

评分

帝制时代的中国文明是领先的,然而却在清朝时代走向没落,然后一个掌握了历史规律的阶层通过革命,重新使得中国文明振兴起来。这种历史主义的叙述在波普尔看来是柏拉图的谬误,经过后来的黑格尔、马克思发扬广大,而又通过苏联被引入到了中国。 欧洲处于现在的支配地位是什么...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国内的很多翻译作品让人感觉:译者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士,或译者本身的中文写作能力并不行,很不幸,这版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本身就是一本博士论文一般的学术书籍,再加上枯燥的中文翻译,(感觉只是直译之后,语句梳理通顺了而已)真的很难有兴致的阅读。

评分

这翻译害我不浅

评分

以为永远读不完了,却发现65%后是注释,80%后是参考文献。我个人无能力评判这本二十年出版的经济史书籍,据说它的方法和观点依然在中国史学界热议,学人也因此转变了研究思路。至少,我猜,史学研究者可能会去招些有理科背景的学生了吧。当然也有后世研究者诟病他引发了“去社会科学化倾向”。 我喜欢这本书的节奏和论述角度。他比较各研究时首先考虑尺度的可比性,单位的一致性,结论的可信性,他的预设也许是我们很难找到真实可用的数据,即便如此使用旁证,也需好好盘算。 彭慕兰此书并没有力主什么因果关系,他试图解释如何去观察,理解,分析各因素影响,史料可信度如何,并试图阐述东西方不同自然资源危机的解决方案可能是走上后来不同发展路径的原因。这本书也可被列入环境史学书籍,这样想也许中国近代史研究人员们会放松些?

评分

写的太晦涩了,全篇充斥着猜测,“可能”“也许”“或许”“虽然没有数据表明”充斥了整本书,和之前《棉花帝国》对比很明显,没有数据支撑的社科不知道为什么能够发表。引用的确很多,这就导致了观点很混乱,有一种论文全篇引用,没有自己观点的样子。

评分

翻译比之前那个版本进步太多了…很欣赏作者这种写作方法,我觉得经济史的优秀作品一定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一旦你觉得哪本经济史作品写的非常有趣,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小心随意裁剪史料和以论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