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彼得·伯克(Peter Burke),英国历史学家。1937 年生,获牛津大学博士。曾执教苏塞克斯大学、剑桥大学,现为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研究员。伯克的研究专长为西方史学思想和欧洲文化史,致力于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沟通,探索文化史写作的新领地。
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英语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一书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引。在全新修订的第三版中,杰出的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再次引导我们进入文化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伯克首先讨论了雅各布·布克哈特和约翰·赫伊津哈文化史的“经典”阶段,考察了从弗雷德里克·安塔尔到爱德华·汤普森等马克思主义者做出的反拨;随后,勾勒文化史近期兴起的概貌,重点介绍了上一代人写作的、常常被称为“新文化史”的著作。他将新文化史放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重视历史思考和写作的新方法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以及日常生活话语的兴起之间的关联。在此新版中,伯克还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并思考文化史在21 世纪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是历史学专业读者的入门手册,也是关心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读者的必读书。
彼得·伯克是欧美较早自觉将社会学理论与史学研究结合的史学大家(他曾写过《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一书),其对世界范围内历史学发展的趋势,亦抱有持久的热情。此前,曾读过他的《法国史学革命》,两本书的写作风格相似。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法国史学革命] 本书的重...
评分翻完这书,不由得赞叹国内的译介力度。 我最近几年,几乎都在看中文本,可是彼得·伯克提到的这些人物和书籍,竟也看个八九不离十。怪不得西毒说,在中国做学问,再无须自轻自卑了,我们的视界够开阔。 不过塞尔托我确实不知道。他做的关于Louton一群修女被魔鬼附身的研究,谁...
评分 评分 评分有些思想史方法论的书写得像文献综述,而有些文献综述写得像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彼得·伯克的书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对文化史高屋建瓴的梳理和评述。经典阶段(1800-1930):重要人物-布克哈特、赫伊津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艺术的社会史阶段,重要人物-瓦尔堡,重要事件-艺术史(文化图示)、大逃亡、大众的发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历史人类学时期,重要人物-吉尔兹、达恩顿、勒华拉杜里、金兹堡、萨义德,重要事件-人类学的入侵,结构主义、符号学、微观史学的崛起、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文化史时期,重要人物-巴赫金、埃利亚斯、福柯、布尔迪厄,重要事件-表象、想象、心态史研究、从表象到建构和叙事,对阶级、性别、身份认同、礼仪、表演的重视。文化史转向对情感、感受、直观很具有现象学味道。
评分伯克的综述还是一如既往的全面,这些议题正是目前我所需要的。这两年来接触到太多让我感到困惑的研究范式、写作技巧,时时陷入历史学术究竟何为的迷茫之中,沿伯克此著,便可发现许多方法论最初的源头。现在想来70年代几本微观个案研究横空出世的时代大抵是文化史学史上最令人振奋的几个高光时刻之一,赫伊津哈、布克哈特等传统人文主义者的光辉尚未消散,后现代理论的冲击又为史学带来了全新的动力。可惜方法与水平高低关联甚小,艺术史学界希望引入文化史叙事的尝试大多惨淡告终。感觉史部分,伯克的批判也是我的迷茫:感觉史真的能够成为可能吗?还是说它最终只能沦为对某种感觉的态度史呢?此前读过的几本科尔班皆不尽人意,浅而泛得如某种主题展览。但文化史的路仍值得且必须走下去——“无论历史学的未来如何,都不应回到想象力的贫乏中去。”
评分这是一本文化史的学术史,如果不一边读一边做笔记整理的话,很容易被密集的案例给绕晕,但是一旦做了笔记,就会发现这实在是一本非常优美又有见地的学术谱系长篇综述。当我们在谈论新史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到新史学早已不新了,它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文化的类别在不断扩张,当化妆、睡眠、梦境、日常物品被纳入到文化史的范畴中,我忽然可以理解到,作者说的,新文化史是不是历史的最好形式?不一定,但是至少它给了历史学想象力,不被自己对材料的傲慢所误导。同时,因为文化史涉及的学科太多,作者把社会建构论、边界理论、文化接触理论、饮食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都谈到了,会有时不时出现“肿胀”的感觉,但这不是作者的问题,是学术史自身的处境。总之,对广义的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话,必须要读。
评分文化史的学术史,要好好整理下线索笔记,十分清晰易懂
评分新文化史的殿堂级学者彼得•伯克关于新文化史的一部入门性导论著作的最新中文版本,实际上也是一部关于新文化史的学术史视角的长篇文献综述。然而这部综述式导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大致可以用“点面结合”一词来概括。所谓面,就是它几乎分门别类地穷尽了关于新文化史的代表性研究文献,点评到位,串接自然,一册在手,足以为新文化史的后续研究式阅读,提供完备指南。所谓点,就是它准确把握了新文化史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典型研究路径与范式,以及研究演进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其面向,凭此一书,足以大致把握新文化史研究的演化要点与整体脉络。正基于此,对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以及广义上的文化研究感兴趣的学者和读者,都值得将本书收入、细读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