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安放的同情

無處安放的同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英】漢寜·裏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國著名作傢、翻譯傢,萊比锡圖書奬得主,哲學傢約阿希姆•裏德之子,漢堡大學榮譽博士。著有《長長的影子》《筆記本》《徵服者:20世紀的思想傢》等作品,曾獲2011年萊比锡圖書奬。

周雨霏 譯

德意誌日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特聘講師。研究方嚮為20世紀德國社會思想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

出版者:廣東人民齣版社
作者:[德]漢寜·裏德
出品人:萬有引力
頁數:220
译者:周雨霏
出版時間:2020-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813889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心理學 
  • 道德哲學 
  • 哲學 
  • 無處安放的同情 
  • 全球化與道德 
  • 倫理學 
  • 全球化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萊比锡圖書奬得主經典哲學著作;20餘位歐洲哲學傢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四個著名思想實驗,一場關於世界大同的道德辯論!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遠處的災難報以極大的同情,卻對身邊的不幸興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無限縮小,也把遠處的不幸拉近到每個人身邊。狄德羅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傳媒技術將我們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讓我們對韆裏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産生瞭道德責任;而盧梭認為人類的情感被距離拉伸時,必然會揮發、黯淡,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遠處的災難,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擔身邊的義務。

德國知名作傢、萊比锡圖書奬得主漢寜·裏德引用瞭十八世紀以來的幾個著名思想實驗,巴爾紮剋、盧梭、伏爾泰、亞當·斯密等啓濛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榮格等文學與思想巨擘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掀起瞭一場關於世界大同的道德辯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作者:京京读书会书友 于洪海 《无处安放的同情》這是一本關於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實驗探尋叢書,作者是德國作家漢寧•里德(Henning Ritter),周雨霏譯著,由南方出版傳媒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發行。 一天在廣州京京讀書會的微信群裡發現了《无处安放的同情》的新書推薦,感...

評分

汉宁·里德生于1943年的西里西亚,父亲为明斯特的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Joachim Ritter)。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艺术史、哲学与古典学,翻译出版卢梭作品集,在六七十年代西柏林的知识分子圈子里颇为活跃。虽然汉宁·里德没有选择从事学术研究,甚至未取得学位(除了汉堡大...  

評分

評分

文/紫衣厨娘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但是却不容易一口气看完的好书《无处安放的同情》。作者是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引用和分析的思想者都是我感興趣的,同時喚起瞭我重新再讀一遍盧梭的欲望(無論是思想、生活追求、情感經曆、教育理念,甚至音樂方麵,盧梭都太值得細品瞭)。書中列舉的幾個道德思想實驗,都可以與這次疫情現實情況有所對應,在良好討論的環境下,這本書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

评分

開啓於巴爾紮剋的質問,通篇貫穿盧梭和狄德羅關於“人的定義”的分歧和論戰,看得不夠過癮就終結瞭。那幾個大問題——人類的同情心是否會隨著輻射距離的加長而稀釋;人究竟為何要服從於任何他者;理性的陷阱和世界“新秩序”中蘊含的另類恐怖主義色彩;所有這些大問題都直指當下令人睏惑的道德思想實驗。作者是那種我會親近的人文色彩濃重的思想傢,遺憾的是作者的身影太過模糊,而為我們這些每日飽受道德睏境的人,他提齣瞭那麼多可貴的問題,但是戛然而止瞭,但是,依然值得閱讀。

评分

裝幀挺好。摸起來很喜歡。二是內容很應景瞭。非常非常有趣。一口氣讀完太爽,意猶未盡。

评分

裝幀挺好。摸起來很喜歡。二是內容很應景瞭。非常非常有趣。一口氣讀完太爽,意猶未盡。

评分

就像一桌滿漢全席,上麵擺滿瞭八大菜係,吃完以後我卻記不住淮揚菜的清淡,徽菜的鮮香,川菜的麻辣,隻能記得我吃瞭一桌滿漢全席,上麵擺滿瞭八大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