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木心 陈丹青 回忆录 中国文学 文学 理想国 杂文 现当代文学
发表于2024-11-21
张岪与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丹青能吸引年轻人的秘诀也在于,他看得起年轻。
评分“木心既零落,山窍空呼号。” 落泪了呀。
评分获友人赠港版,系陈丹青纪念木心的旧文合集。之前已在各处读过,《绘画的异端》《乌镇的孩子》等篇都很好。丹青何其有幸,木心赠他一枚笔名。
评分采访记者的通病便是自以为想到了不起的问题,其实在当事人看来就是狗屁不通、未经省察的问题
评分早年读托尔斯泰三死,觉得笔法枯老,训谕先行;这次找来伊凡伊里奇之死来读,果然是直见性命。丹青老师写木心先生的死,心里想着伊凡伊里奇的吧。起初也是那样凝重地密密地涂抹,写着写着笔触就柔软了,写到杰克逊高地那篇,文字松散开来,近乎一抹晚霞了。
想像著生命的另一種溺愛:木心還活著。 閒散的繪筆回到烏鎮,木心與陳丹青接肩的青銅般光影正投落光陰的鏡頭里,寬容的水面正承受著史詩的倒影。 情感的並蒂往往就是兩派文脈的交匯,相互撞擊、各自沖蝕,最後化作地心沈澱,此彼不分,妳成了我的腰椎,我成了妳的臉門。 理想的...
评分人的情谊,再久长,数年、数十年,总归开初那段最是金不换。 这是陈丹青在《孤露与晚晴》中的句子,我很喜欢,最初读到时,约在二〇一四年初。那时,木心的十数册文集和由陈丹青所笔录的两厚册《文学回忆录》,皆已出版。差不多也是在同一年,我在陈丹青的《草草集》中读到了他...
评分下意識里,我還是不願錯過陳丹青的文字——他後期的文字,偶爾還能看到近乎『高級』的東西,如同他早期那批不成熟的畫作。 《張岪與木心》,論名字排序,陳丹青占承生命的主場,是記憶的修復人,在他心里,木心日漸零碎,但從不支離:書的前半部,全景描寫大家與木心生離死別的...
评分讲述了他与木心的相遇相识、相惜。 张岪,是木心给陈丹青取的另一个名字,取自陈丹青母亲的姓。岪乃崎岖不平之意。 死亡本身不可怕,直述死亡是需要强大的内心作支撑的。一很特别的读书感受:陈丹青从开篇,平铺直叙木心临终前的种种细节,没有任何的煽情与铺垫,他的语言、文...
评分木心曾想象自己的读者,老的、少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美的、丑的,富的、贫的……在他重启写作三十五年后的今天,两千多名读者从天南海北赶来,只为共赴一场与木心有约的文学之旅。木心以文学书写对峙“语境”,他的写作本身,就是“语境”。 撰文 |何安安 从前的日色...
张岪与木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