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中国唯一的天文学史研究组,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天学真原(科学技术类)》正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天学、历法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重新考察,从文化的角度,把对天学的研究放到整个文化的背景之中,通过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提出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天学一词所表达的含义,实质上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巫术。
摘自:凤凰网 不知道大家都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通胜或者是历书这种书,是一种有时限的书,有时效性的书。就像一个罐头一样,上面印着日期,这个日期一过,这罐头就不能吃了。同样历书也是一样,对不对,日期一过,那就应了我们中国一句话那叫老皇历了,老皇历翻来还...
评分摘自《科学•历史•文化》 作者:卢卫红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晓原先生的著作《天学真原》之出版,在天文学乃至整个科学史界引起重大反响,获得诸多好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即使不同意该书立论者,亦不得不承认并钦佩先生的深厚功力。 正如刘兵先生在新版序中...
评分极好的一本书,纠正我们以往一些错误的认识。作者极力反对用西方天文学的框架来套我们古代关于天体运行的学问,并运用大量的资料、通过严密的思辨来说明中国古代“天体政治学”与西方天文学的根本不同。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为我们透露出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这对一向为祖先智...
评分作者 张岱年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20世纪初年,国内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其后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又作了《国学概论》的演讲,于是国学的名称逐渐流行起来。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这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了。 中国传统学术...
评分作为一个天学门外汉,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天学真原》。 正如书名所示,江晓原在本书中力图给我们复原中国天学的真相,原有的真相,是这种意图促使我读完全书的。 在我们惯常接触的历史教材及科技史中,我们只看到列祖列宗们的智慧、科技成果。然而,这些成果...
虽然江晓原的浅薄是显而易见地。。。。。。。。
评分其实我只是想看看天学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彻底的门外汉,最后两章完全在看热闹= = 前面倒是多有发明之处,例证很多很精彩,还可以顺便脑补左传[不过觉得大部分理论都是一些我以为是常识的学术化&系统化表达。找时间把天官书读了,然后七曜日和西方星期命名系统诡异的对应还是没搞清楚……
评分知识密度不大,有些含糊。经常为了照顾表达,在文意上就有所缺省。在中国,天学作为一种威权性质的占星术,简言之就是通过对日月五星等可见行星或彗星 在恒星所界定的畛域坐标中不同位置的观测或推算,来定三统正朔,对天下的祸福休咎做出预测。自重黎绝地天通以来,天学一直是皇家禁脔,民间不得僭越。也因此,中国星占学一直是军政星占学,风靡欧洲的生辰星占学在唐宋传入中国后,一直不温不火,民间仍以诸神煞在一年内轮值排列的利忌之学(生辰八字)进行占算。中国不擅几何抽象,因此光得出行星的非匀速运动就比巴比伦晚了一千多年,在交食术上也是始终有相当大的缺陷,因此需要借助外来之术来“相参供奉”。限于体例,全书没有在技术上分析中国对行星运行计算的方法,也没有把中西七曜术在精确程度上的差距量化地呈现出来。读着不过瘾。
评分严复于西洋科学(比如他讲西洋天学与吾国“天尊地卑”等说)对吾国文化思维的冲击和毁灭性后果顾虑甚微、乃至极为乐见二者融合,于此可见严氏实在不如同期宋育仁等人深刻;就是张之洞等人,也深深以西学泛滥为忧,同为“救国”,严氏此点疏漏似乎应该归为其旧学较浅的缘故吧——撇开“开启民智”一点用意。
评分吾中华天学自成一系,其文化背景衍自于天人合一观念,而天人之际的感交相应则正是天学实践价值所在,于是所谓政治运作、道德教化无不与天象若合符节,进而天学之为权力正统性的重要支持作用,使其成为皇家禁脔亦乃应有之意;此外历书择吉与推卜功能,则又为芥豆小民日常生活提供指导,即天人交感又一侧面,其流布之广固可见一斑;另,旧时生辰八字之占法,取用抽象概念,实与星象无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