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妇科肿瘤医生谭先杰的成长自传。12岁时因母亲病逝于妇科肿瘤而立志从医,以他的锲而不舍走向了成功。书中写出了他少年失母后的悲痛、家境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对知识的渴求、对志向的追求、对母亲的承诺与深深思念、对师友的感恩。既有正能量的励志故事,也有行医二十余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医患关系的思考。随书附赠《谭谈子宫》科普手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母亲的篇幅稍微有点少。难得的是,作者比较真诚,真诚意味着对自己诚实
评分在六神磊磊读金庸的一篇文章看到一段话提到了这本书,当下不以为意,隔了一段时间,这段话竟又浮上脑海,遂购入,读之。这个一本充满真实生活的小品散文合集,讲述了一个土家族少年抱持着成为一个能给母亲治好病,“什么都能治好的医生”而一路读书行医科研,成为协和专家的故事。当然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生,但少年时的梦想是种子,推着他走过千山万水。这本书很好读,打开了基本就放不下了,很快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下去。我本身没有这么困苦的出身,但是仍然看到了很多与作者的重合点,所谓“神交”之处。一次次准备考试和选拔的努力和心焦,面对无数命运选择不知该往哪走的时刻。我看到了谭医生很多和我不同的处理方式,甚至还有些看起来笨但是有用的学习方法。#2020年读的第06本书
评分写的很坦诚,读一个并不是很遥远的人的传记,我觉得益处挺多。
评分从山村放牛娃到华西医科大学生,从协和医院实习生到主任医生,谭医生在书中详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人有时不得不认命,但主观能动性强的人总能创造奇迹。谭医生在协和招生流程结束后还能争取到面试的机会,并最终成功进入协和实习;在实习分配结束后又主动争取到妇产科留职机会,后来又先后争取到郎景和院士的博土生名额以及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书中提到一次海外参会经历,因行程有变需要提前归国,他主动联系到会议方,成功争取到8分钟的演讲时间。他寻找失踪二哥的事迹也让人印象深刻,在亲朋好友均已放弃的情况下,他花费了40多天最终找回了自己兄长。文末作者还介绍了自己的两个病例,感人真挚,读来不禁泪下。借用书中引用的一句话,“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总是安慰”,医生并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但是我们的世界需要有温度的医生。
评分很朴实的一本书,少年背负着丧母之痛立志从医,家境贫穷一路靠救济和打工读完大学,作者一直有自己的思考,让人钦佩,这本书应该给青少年读一读,这种今天社会今天少年缺少的一种朴素教育,我受益颇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