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展
日本著名社會觀察傢、社會消費現象研究者、階層團塊研究者。
著有《快速風土化的日本》《“便裝女”的時代》《傢族和幸福的戰後史》等多部作品。
1958年生於日本新潟。一橋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1999年辭職創辦瞭Culture Studies研究所,專事消費文化課題的研究。
三浦展創造齣的“下流社會”一詞,因本書在日本暢銷逼近100萬冊,引發強烈的社會關注,成為專門詞條。
曾經令日本驕傲的一億中流階層,越來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這樣的社會趨嚮性挑戰,是主動抗爭還是被動接受?
知名社會觀察傢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會各階層價值觀、消費模式和思維差異
--------
▲ 日本書界銷量逼近100萬冊的話題之王!
--------
本書所說的“下流階層”並不是掙紮在溫飽綫上的下層弱勢人群,而是基本相當於“中流階層中的下層”;而“上流”這個詞指“中流階層中的上層”。
“下流社會”這個術語一經在日本齣現,立即引爆討論。
1.社會“嚮下流動”的趨勢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團塊次代這些年齡位於三十歲前半段的年輕人中,階級意識有嚮下流動的趨勢。2.其最大的特徵並不僅僅是低收入,更在於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願、學習意願、消費意願等的全麵下降,也可以說是“對全盤人生熱情低下”。年輕一代源源不斷加入“下流社會”,社會下沉的拉力愈來愈大。3.作者反對階級固化,希望通過“機會的全盤平等”來防止社會階層嚮下流動。
--------
現在的社會呈現齣越來越明顯的上下流分層的趨勢,十年前寫齣來的可能性已變成現實浮齣水麵。——三浦展
《下流社会》,下流指的是中产阶级中的下流,并不是那些没有收入的流浪汉、社会底层;相对来说,上流也指的是中产阶级的上流,并不是那些靠红利就能过优裕生活的上层,社会顶层。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都是工资,是劳动报仇,区别只是他们看待自己、看待工作、看待社会的态度不一...
評分Day1-《下流社会》-当归 【心得笔记】看完前言+第一章 ( 日本的)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不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仔细想想,这和2018年几乎流行了...
評分遗憾的是,此书仅仅罗列了许多数据,但仅满足于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诠释,没有进一步对此进行剖析。当然,这个课题给任何人来写都会显得过于表面,因为解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行为是相当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是房龙先生来写,呵呵。 “下流阶层”在中国也占据着很大一部...
評分《下流社会》,下流指的是中产阶级中的下流,并不是那些没有收入的流浪汉、社会底层;相对来说,上流也指的是中产阶级的上流,并不是那些靠红利就能过优裕生活的上层,社会顶层。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都是工资,是劳动报仇,区别只是他们看待自己、看待工作、看待社会的态度不一...
評分寫於2005年的書,關於1970年代齣生的日本人,竟然如此像今日中國城市的85後90後。日本果然是東亞社會先驅,裏麵有太多描述都可以作為今日中國年輕人的藉鑒瞭。
评分這書就留著前言和第一章就行瞭,其餘越看越不知道作者想錶達啥。作者說“隻要年收入超過400萬,無論男女都傾嚮於單身”,前一章剛寫完“男性收入越高結婚率越高”,作者是想說明男性都心口不一?
评分本質和販賣焦慮的公眾號爆款無異,能賣一百萬冊也不是意外。前麵還會比照錶格數據,後麵就隻看小標題瞭,三浦展在開篇推齣幾個概念之後就再沒什麼可說的,幾乎全在靠誘導性很強的調研問題得來的數據,以及一些很跳躍的臆斷來支撐(當他發現一些樣本數據沒有鮮明共同點時,他覺得這說明他們“沒有清晰明確的價值觀”)。這兩年讀過的最糟糕的書
评分樣本小歸小,但是不能說人傢完全沒道理。尤其書裏有一段:“並沒有齣現人們所預計的那種多樣化的幸福模式”,振聾發聵瞭。雖說人和人之間有個體差異,但把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看,或許人生“幸福安樂”的道路,真的也就那麼幾條瞭。
评分樣本小歸小,但是不能說人傢完全沒道理。尤其書裏有一段:“並沒有齣現人們所預計的那種多樣化的幸福模式”,振聾發聵瞭。雖說人和人之間有個體差異,但把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看,或許人生“幸福安樂”的道路,真的也就那麼幾條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