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韦伯 李猛 科学 社会理论 马克斯·韦伯 学术 社会学理论
发表于2025-01-23
科学作为天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最近时常陷入对未来的怀疑和对当下处境的无奈,本来想通过重读篇演讲寻找答案,但是韦伯直白地告诉自己没有答案,而且不会有答案,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吧,价值不需要任何人施舍给自己,而需要自己赋予自己价值,韦伯希望学生在诸神之战中选择自己的神明,可能韦伯自己就选择了科学这个神明吧,“科学价值何在?”“无价值,只因为自己的信念。”
评分选的同时代几篇都很好。Troeltsch这篇还是第一次读到,写得真好啊,对旧科学的某种笃定,“传统科学里单纯的套路和惯例会慢慢被遗忘,其中稳固的、精确的内容或方式会进入新的思维方式。”李凯尔特也好,提炼出了“激情”和“放弃”作为关键词。两个人都大笔一挥直接让哲学和科学变为两条道路。比起来舍勒就还是不放弃“世界的本质”,在存在可能性和存在者的价值可能性间要建立必然的桥梁,要提出规范性要求。但是“实然”只是偶然的实存吗?他所说的“理念”又如何不仅仅是一个假设自己先于应然/实然划分的形上产物。
评分四刷完毕 曾经被折磨 曾经被激励 曾经被感动……这是我最好的异性同学曾经的票圈封面 是晋军结课时振聋发聩的抒情 是李康娓娓中深沉厚重的感动 是飞哥抑扬间妙趣横生的冒险 是我暑假迷茫时点燃某种激情的引子 是冬天欣喜中送给女票的二十岁生日礼物……
评分“科学作为天职”这句话实在是浪漫,在分专业之前把演讲部分看完,很清醒地认识到学术其实没那么理想化,但是忍不住被那种投身于学术的使命感与情怀所感召。然后郑重其事地在表上写下,“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我愿意用四年或更多的时间来对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冲动背书。
评分本以为这本书能解决自己至少部分困惑,然而勉力读完后我被韦伯的悲观击倒。虽然拥有激情,但我无法对科研这一职业全力投入,并且为不时窥见的无意义感生出恐惧,这本书让我认清自己不可能把科学当做天职,能平凡地过好生活便是毕生追求。我已经决定放弃学术道路,仅仅把博士当做普通学业完成,希望自己不要再为科研大哭了。
去年寒假读完这本《科学作为天职》,想到很多关于自己生活的东西。我发现当自己一直怀着“某个问题”去读书时,才是最有热情、最有收获的。即使这一年里只读了很少,每一本都能带来独特的感悟。感谢18年通识教育讲习班带来的影响吧。写了一篇心得体会,可能跟“书评”不太符合...
评分采访︱卢南峰 今天, 我们对“科学”充满误解 韦伯这篇演讲的标题,以前比较流行的译法是“以学术为业”,李猛和李康这一版改成了“科学作为天职”,除了追求翻译的准确性,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吗? 渠敬东:刚刚出版的这本纪念文集,是李猛很费心地组织的,除了韦伯的演讲原稿...
评分思想史上很少有谁的演讲能像韦伯阔论学术与政治的两篇演讲结成文字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阅读长盛不衰了吧?拿《科学作为天职》来说,这篇对科学在当代的命运透着悲观论调的演讲,何以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感,首先源自它是韦伯自己一生学术(及政治)事业的高度...
科学作为天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