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1901-1991),20世紀法國著名的哲學傢、社會學傢、政治學傢、建築理論傢與都市規劃思想傢。代錶作有《辯證唯物主義》《日常生活批判》《現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空間的生産》。《都市革命》一書是舉世公認的都市馬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
亨利·列斐伏爾的《都市革命》(1970)是與大衛?哈維的《社會正義與城市》(1973)以及曼紐·卡斯特的《都市問題》(1972)齊名的三大城市馬剋思主義經典之一。《都市革命》初版於1970年,它是一部超齣瞭時代與專業、預言瞭都市社會的到來的哲學著作,它憑藉1968年“五月風暴”的餘火曾經風靡一時,在英美世界掀起瞭一場新的社會理論研究的革命,列斐伏爾因此也被卡斯特稱為“當代馬剋思主義*偉大的地理學傢之一”。在時隔40年之後,麵對2008年美國的房地産危機,哈維重新賦予瞭《城市革命》以新的時代價值與意義,而中國當下的都市化運動也迫切需要我們建構起馬剋思主義的城市理論。
人对于城市所拥有的权力,其实是一种空间生产的权力,是面向“国家机构”权力的挑战。 Lefebvre强调的是一种autogestion(工人自洽管理)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民主化的空间生产,是一种地域性的方式。(糊涂无法解释中) 不过有意思的是,好像他的建议都被各种“新自由主义”的政...
評分其实英文版开篇的书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尤其是CASTELLS和HARVEY对这本书的批判,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但至少,这本书虽然看着很像是城市史,却绝非历史书,而是意识形态批判的书。这本出版于68运动之后2年的书,实际上是列斐伏尔对他参与68运动的总结,以及对未来乌托...
評分l 都市社会/Urban society 都市社会(Urban society)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过程(process/movement),它经历了农业(主要是以政治形式存在的社会、大多以封建社会或者部落社会的形式结束)、工业(科技发展和商业化占主导地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官僚主义、劳动分工、剩余价值榨...
評分人对于城市所拥有的权力,其实是一种空间生产的权力,是面向“国家机构”权力的挑战。 Lefebvre强调的是一种autogestion(工人自洽管理)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民主化的空间生产,是一种地域性的方式。(糊涂无法解释中) 不过有意思的是,好像他的建议都被各种“新自由主义”的政...
評分时间:2019年8月18日星期日 15:00-17:30 地点:小红梅一楼大会议室 主讲:鲁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议:陈硕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持:葛丁超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志愿者 在正式的讲授之前,鲁宝老师评价梅园经典阅读小组为南京本地的学者和社会人士提供了一个...
按需。
评分【藏書閣打卡】一定要在他“天馬行空”、“艱澀難懂”的行文中淘到你要的,比如關於街道,以及從生理學引入的盲域等等。整體觀之,列斐伏爾不是再談城市,而是在談權力,在談意識形態,城市不過是一個最容易的載體。但整體觀之,令人撓頭的扯淡還是過於充足,比空間與政治要精闢一點罷瞭。
评分難難難
评分依然貫穿著列斐伏爾對都市規劃的意識形態性、僞科學性的深刻批判。都市社會的形成以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為前提,但都市社會容納差異、聚集差異、創造差異,顯示齣較之工業理性的進步之處。然而決策中心/權力中心作為工業化的殘餘仍然彌留在都市社會之中,控製都市生活/實踐。作為決策執行者的規劃師們所塑造的幻象真實,實際上是摒棄瞭具體空間生活經驗的停留在視覺和數字中的抽象空間。因此,都市革命需要在此背景下重新開掘自身的行動方式和話語,尋求都市質的而非量的發展。
评分所謂都市革命,並非隻關注城市而將鄉村排除在外(都市組織即“城市對鄉村實現統治的全部癥狀”正在擴張),而是納入整個人類社會:“把都市想象為一個濃縮的全球或世界,把世界想象為一個都市。”作為潛在對象/一種進程/一種實踐的“都市”,是具有集中性的差異化空間,社會關係在此匯聚,混雜和並列取代瞭分離。列斐伏爾批判瞭被資本和技術官僚支配的城市規劃製造的都市幻象、其追求剩餘價值的本質、其對空間的控製以及對個人日常生活的忽視和對居民城市權的剝奪。從都市社會三層次(整體、混閤、私人)來看,如何實現人們在全球化空間之中私人的棲居是都市社會進程從0發展到100%的關鍵所在,而保障人們使用空間、參與日常生活實踐的城市權顯得尤為重要。70年代的理論遭遇新媒體技術發展,流動性和地方感、虛實空間交融等議題都可作進一步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