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教育 涂尔干 渠敬东 社会理论 教育社会学 现代性 社会学经典理论
发表于2024-12-22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康德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1.“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2.“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假若单从字面去理解,我们大体上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并区别于其他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自然;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话中的说法,“除了教育从人身上所造就出的一切外,人什么也不是”,所以,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规定性。2.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都由人来执行,教育是依靠“人”来塑造“人”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秘密,在于“已完成的人”与“将完成的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在“教”与“学”之间所结成的一种人际纽带,而且,教育必是当前发生的,属于实践的范畴。总之,康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的自然和人的社会构成……
渠敬东, 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将本书的内容和写作时间综合考虑,感觉更像是渠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涂尔干及相关教育理论和社会理论的总结作。虽然一些论述已耳熟能详,但还是惊讶于他能从《自杀论》的章节中恰当而有启发性地读出中国改革的问题,思维竟然可以这样展开,实在令人赞叹。
评分假期读完的第一本书竟然是这本书,而不是福尔摩斯……老渠多年读书成果大阅兵既视感,哲学功底一览无余,对“实质”和“逻辑”二词的偏爱也再次得到印证……如果说还有点期待的话,如果中篇结尾处关于“法团”和“教育”的讨论能够在下篇中更多展开的话,全书或许会更丰满些。【2016阅读计划进度:26.5/36】
评分虽以「面对现代性」为主轴来统摄,上中下三篇仍显得脱节严重:上篇做了一些教育理论综述,转到涂尔干的教育理论;中篇是《缺席与断裂》的缩减版,线索是从「失范」绕回社会团结和原始分类问题,其中对失范的理解相当「后现代」,更关注偏离中对常态的揭露,谈原始分类(知识图示)部分则可惜没有对接认知理论或是心理学等等研究,用涂尔干和抽象社会对话倒是颇有创意,可是也有自说自话的嫌疑;下篇谈启蒙辩证,大概是用论文来凑字数,表面上延续了前面对抽象社会中自我技术的讨论,其实和主题关系不大;结语回应上篇,将现代性困境的解决放在涂尔干两部著作核心关注的「法团」与「教育」上,体例上倒是呈现出回旋曼妙之感,仿佛涂尔干的理论搞定了一切,可是二十页篇幅又能解决什么呢?大概只能看成写给未来孩子的情书吧。
评分四星半。去过芝加哥大学进修后,精神气质果然就是不一样了。中间部分拼凑的是以前就发表过的三篇文章吧。法兰克福学派那一篇有几分突兀。但是却神奇的看出,施特劳斯的许多论断原来真的有很强的德国渊源。开头与结尾以自由教育统领,思考深度跨越了一大截。应算作是渠的代表作啦。思想图景基本铺垫成型
评分作为网络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兼任参与者,观察者和书写者身份,免不了去看去听去说去沟通,对我个人而言,存在两个必然的挑战,1 如何在人道关怀的立场和尽可能多的信息基础上,随情景改变,调整看的视角和看的距离。2 面对形形色色的对话者,如何快速定位沟通内容和方式?包括如何避免无效沟通,如何在沟通的共识性原则基础上有效对话等等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