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出身犹太望族。草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掌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加入法兰克福研究所,从而组成了后来事誉世界的法兰克福学派。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
美国著名评论家苏珊·曩塔格把本雅明说成是一个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旧式“文人”或“量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如果不是在帝都游荡了五年,我不会如此感性的阅读这本美学经典。离开美学领域好些年了,当不把那些好书当做功课去阅读,而当做感受去阅读时,才会激发出爱不释手的共鸣来,包括读完以后看豆瓣书评,都是看完电影以后般的好奇和愉悦。 很多个下午和夜晚,我游荡在帝都的三里屯、...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评分本雅明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并不是在写波德莱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德莱尔是他灵魂选择依附上的一具肉体,他所需要的,是波德莱尔的眼睛和手中的羽毛笔。这本是一部名为《巴黎拱廊街》的鸿篇巨制,波德莱尔本来只是黑色的维吉尔,带着本雅明度过19...
评分本雅明在《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并不是在写波德莱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波德莱尔是他灵魂选择依附上的一具肉体,他所需要的,是波德莱尔的眼睛和手中的羽毛笔。这本是一部名为《巴黎拱廊街》的鸿篇巨制,波德莱尔本来只是黑色的维吉尔,带着本雅明度过19...
评分如果不是在帝都游荡了五年,我不会如此感性的阅读这本美学经典。离开美学领域好些年了,当不把那些好书当做功课去阅读,而当做感受去阅读时,才会激发出爱不释手的共鸣来,包括读完以后看豆瓣书评,都是看完电影以后般的好奇和愉悦。 很多个下午和夜晚,我游荡在帝都的三里屯、...
一开始读还感到很普通,但继续读下去就发现此书的天才之处了
评分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惊颤。
评分光晕消失的人群,目光与看的能力,非意愿性记忆,毁灭之爱,非古典式的英雄
评分书中的第一部分“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被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以“内容松散,天马行空,主题不明确”为由拒绝发表,然而这一部分在我看来恰恰是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以波德莱尔作品和19世纪的巴黎为基点,深入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田园诗意的丧失,以及市民生活、交流方式的种种变迁。这不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而是一部形象讲述现代性的散文诗。
评分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赋所在,忧郁是这一天赋的滋养源泉。在波德莱尔那里,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他的诗不是家乡颂歌,而是这位预言者凝视巴黎城的目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