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引馳,1966年生於上海。1984年入學復旦大學,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任教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現任中國文學教授、係主任。曾任哈佛燕京學者訪問學人(1999—2000),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秀人纔”(2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復旦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2014年始)。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主要涉及道傢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及古典詩學,著有《莊學文藝觀研究》《無為與逍遙:莊子六章》《佛教文學》《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文學傳統與中古道傢佛教》《亂世的心智》《彼岸與此境》等學術專書,譯有《唐代變文》《中國中世紀的終結》《曹寅與康熙》等漢學專著。
本書以中古文學為範圍,循六朝隋唐時代之序,擇取與佛教文化相關的重要問題,展開深入的學術探討;諸如晉唐士僧之交往、印度佛教文學之文本與口頭傳入、中古文學觀念與聲律的佛教因緣、唐代詩人在佛道兩教之間的抉擇、身處禪學發展不同階段中的詩人、古文運動與儒佛關係、民間宗教詩歌傳統、變文講唱的佛教緣起、誌怪傳奇中的佛教影響等,都將予以論涉;由此展開中古文學在形式、內容、觀念和精神等諸層麵與佛教文化的關係圖景,既豐富對作為宗教文化的佛教的認識,也深化有關中古文學特質和走嚮的理解。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像是在寫教材,而不是專著,疏略而薄淺。
评分題目過大,甚至有點文不對題,但不妨礙這是我看過寫得最漂亮通透的學術著作之一。把幾個唐代詩人寫佛法相關的詩進行比較很有趣,白居易是理性皈依和淡淡的疏離,李商隱是喪和幻滅,王維是禪意,段位比較高瞭,而李白寫的則大多是“哇佛寺山景桃花好美啊僧人琴聲好聽啊,我不想走”。
评分這兩種題材拉在一塊兒,反正怎麼談都不會錯,都有道理
评分對於我這個佛教和文學的門外漢來說,似乎已經可以瞭。
评分對於我這個佛教和文學的門外漢來說,似乎已經可以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