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198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反讽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大时代与小时代》《贾平凹小说论稿》《“80后”写作与中国梦》《以文学为志业——“80后学人”三人谈》等。曾获第四届唐弢文学奖、《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等。
本书讨论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中的一条隐秘的文学传统:反讽传统。反讽在本书中不仅意味着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而且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在这个意义上反讽美学是“局外人”的美学。本书因此选取20世纪80年代的王朔、90年代的王小波、新世纪十年的韩寒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这三位在主流当代文学史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作家,其写作如何表现出青年一代的参与性危机。同时,作为参照,本书以代表性作品《花腔》与《大话西游》为例分析了反讽在纯文学与大众文化中的体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虽然是抽取几位作家,但是作家背后隐隐的反讽脉络以及与这个时代互动的痕迹都有很清晰的梳理;虽然老师没说过草蛇灰线这个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结构总让我想起这种表达方式。大爱黄平老师的课啊!!!虚无是思想底色,反讽是美学形式,对于80后来说已经是如此,对于90后来说更感到无力和脱历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尚待讨论,只是在板结的现状下,不同阶层的青年已经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人生态度。
评分把后记中关于“反讽”的概念解析提到最前面再加上一些更加深入且贴合分析文本的注解会更好
评分黄老师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对时代的敏感,对《大话西游》的分析细致精到,然而太喜欢克尔凯郭尔和特里林,总觉得使用起来稍显隔膜。至少现在的自己写文章,是不愿意将任何既有思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
评分把后记中关于“反讽”的概念解析提到最前面再加上一些更加深入且贴合分析文本的注解会更好
评分之前上专业课就始终不解的现象——王朔、王小波、韩寒,这些曾一度搅动纯文学的微澜,在文学、资本与社会批判之间游刃有余的作家,他们为何至今在当代文学史中无处安放?黄平老师的“反讽传统”终于给出答案。“虚无是思想底色,反讽是美学形式”,与反讽之共生的“喜剧”,经历了80-90年代,到如今也依然作为一条越来越鲜明的隐线而活动在文坛,由此串连成当代文学除乡土与家族叙事之外的另一重要特征。黄平老师这一本精彩的讲述让人开始相信,在新的评论家对文学史的建构下,那些文坛的“边缘人”,未来终将有被理性命名的一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